與學校合作:在實踐中見證成長,讓科技之花綻滿校園
來源:
發布時間:2025-07-14
“原來編程能讓機器人按照我的想法動起來!” 看著自己編寫的程序讓機器人精細繞過障礙物,某小學四年級學生小林興奮地歡呼。這一幕,正是碼立創與學校合作開展科技實踐項目的生動縮影。在一個個具體而鮮活的實踐中,科技教育的種子正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合作項目的落地,始于一場場細致的需求對接。碼立創的教研團隊會深入學校,與教師、學生座談,了解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和學生興趣點。針對初中生抽象思維發展的特點,他們與某中學共同設計了 “校園智能模型” 項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碼立創的電子模塊搭建包含門禁系統、照明控制、溫濕度監測的微型校園模型,并用代碼編程實現各系統聯動。從繪制設計圖紙到采購元件,從編寫程序到調試運行,每個環節都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和碼立創的技術指導師*在關鍵處提供引導。項目實施中,學生們的成長肉眼可見。起初,不少學生面對復雜的電路接線手忙腳亂,編寫的程序頻頻出錯。但在 “試錯 — 改進 — 再嘗試” 的循環中,他們逐漸找到規律:小組里的 “技術控” 鉆研編程邏輯,“細心派” 負責元件焊接,“創意家” 構思功能拓展,分工協作讓項目效率大幅提升。某小組為解決模型夜間照明問題,反復調試光敏傳感器參數,**終讓燈光能根據環境亮度自動開關,這種解決問題的韌勁讓指導老師贊嘆不已。碼立創還為合作項目配套了 “成長檔案” 系統,記錄學生從接觸科技到**完成項目的全過程。檔案里不僅有程序代碼、作品照片,還有學生的反思日記:“原來失敗不是壞事,每次調試都是進步”“和同學吵架后才明白,團隊合作比一個人逞強更重要”。這些文字背后,是邏輯思維、抗挫折能力和團隊意識的悄然提升。項目成果的展示更是點燃了校園的科技熱情。在學期末的 “科技嘉年華” 上,學生們帶著自己的作品向全校師生演示:有的用編程控制機械臂分揀垃圾,有的搭建的智能溫室能自動澆水,還有的設計出會 “說話” 的校園導覽機器人。當家長們看到孩子自信地講解技術原理時,眼中滿是驚喜與驕傲。如今,這樣的實踐項目已在合作學校常態化開展。碼立創與學校的合作,沒有停留在工具和課程的輸送,而是通過真實可感的實踐,讓學生在探索中愛上科技,在解決問題中收獲成長,讓科技教育真正成為照亮未來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