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STEAM教育越來越受重視。2021年,教育部的答復函上就已經在說“將編程教育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在國內,少兒編程的地位一升再升,離不開賽事的引導,它明明白白告訴家長:學編程就是有用的。除了公安英烈子女和退役運動員,一般考生想保送名校,努力的方向基本只有兩個:“外語保送”和“五大學科競賽保送”。信息學奧賽,全稱“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NOI)”,正是全國中學生學科奧賽五大學科中的一門。志在此處的家長在孩子小學階段就可以做規劃,讓孩子帶著編程技能從重點高中走到清北。學習少兒編程可以提高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和數學思維。圖形化少兒編程平臺
為什么說這么說呢?首先是 逆商,很多做過編程的家長都知道,Debug的時候是很痛苦的,需要在逆境中成長。另外一方面,Debug的時候較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看代碼時,孩子需要腦補這個代碼運行之后的效果,所以考慮問題會很全方面,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不停的去推演:如果我這樣寫會出現什么效果?運行一看,是或者不是這個效果,就推倒或者強化了自己的想法,要不停的去嘗試,所以基本上在寫程序或者訓練過程中,都是在不停地去Debug,所以也會推薦有編程基礎的孩子去讀程序,因為讀程序的時候,需要去想這個人是怎么想的,去思考這段代碼放在這里的意義是什么。以上是編程可以培養的一些顯性和隱性的能力,然后我覺得較難的一種能力,其實是創造性思考的能力。中小學少兒編程學習時間學習少兒編程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
事情是這樣的,某天我閑來無事躺在沙發上刷視頻,偶然刷到一個7歲小朋友的編程作品,由此徹底開啟了對編程的認知顛覆。視頻里的男孩正在自己制作電腦小游戲,只見他快速打開編程軟件,三下五除二就成功完成任務。較關鍵的是,整個過程并沒有涉及枯燥的代碼公式,只是簡單拖動幾個程序模塊,游戲就基本成型了。看完視頻,我忍不住感嘆了一句“這還是我印象里枯燥的編程課嗎?”結果不光被身邊朋友吐槽“out”,還順帶被科普一波“少兒編程”知識。借著這篇文章,我把這次血淚教訓也分享給屏幕前的各位家長,希望解開你對少兒編程的一點“誤會性”認知。
少兒編程學習規劃:初級階段(1-3年級),在初級階段,推薦使用Scratch作為入門編程工具。Scratch的可視化編程方式適合年齡較小的孩子,能夠培養興趣和邏輯思維能力。中級階段(3-4年級),隨著孩子的年齡和能力增長,可以逐漸過渡到Python編程。Python雖然需要輸入英文,但入門難度相對較低,適合培養更深入的編程技能。高級階段(5年級以上),對于有志于競賽和升學的孩子,C++是一個必選項。C++具有更高的挑戰性,適合培養計算思維和創造力。孩子可以參加信息學奧賽(NOI)等高水平競賽。通過少兒編程,孩子們可以培養創造力和創新思維。
app:Daisy the Dinosaur,這款app適合低齡的孩子編程入門啟蒙。只需拖拽單詞,然后再按下播放鍵,小恐龍就會按照你的指令動作。整個app里英文單詞也不多,還能鍛煉孩子的英語單詞記憶能力。適合三、四年級孩子使用的編程app,app:Code Karts,這是一個以賽車為主題的編程app,拖動指令按順序排列讓賽車開過跑道,非常鍛煉孩子的空間抽象思維。全程走完,讓孩子充滿成就感。app:迷你星工場,結合迷你世界制作的編程工具,3D沉浸式闖關讓編程過程趣味化,支持自由創作、作品改編、作品分享,讓孩子充分享受創作樂趣,搭建自己夢想中的奇妙世界。少兒編程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杜橋0基礎少兒編程意義
孩子學習少兒編程可以提高他們的邏輯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圖形化少兒編程平臺
標準化、體系化、規范化,在課程標準化和體系化方面,目前我國多數少兒編程機構并未對現有的計算機科學體系進行進一步整合,學校與學校之間也尚未形成統一、完善、清晰的編程教育課程體系。課程參考標準大都來源于美國計算機科學教師學會2011年發布的《CSTA K—12年級計算機科學標準》,內容延展性有待提高。不過,根據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來看,目前國家正在在高度重視編程等信息技術課程的標準化和體系化,已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等方面給出相關指導建議。圖形化少兒編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