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孩子傳遞的求救信號
朋友的孩子在***的時候告訴朋友,想自己在家里學習不想去學校了,朋友很擔心,和孩子聊天,問孩子如果不學習了以后干什么呢?孩子回答他,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想學習了。
很多平時看起來很正常的孩子,一到***特別是周日,就會出現情緒上的反常,其實他們都在抗拒第二天要去學校這個事,我們把它稱為“周日現象”。很多父母一聽到孩子說不想上學這個事,首先的反應就是危險,就在琢磨怎么把孩子弄回學校,很少有家長感受到孩子正在“深度求救”。
讓我們代入孩子的視角,他們正處于一個“教育內卷”的環境里,分數很重要,排名也很重要......出現越來越多的不想上學的現象,其實就是孩子在長期高壓、疲勞下產生的崩塌感,這跟我們成年人里的職場倦怠、裸辭的情況何其相像。
在這種時候,請認真傾聽和對待孩子的感受,不要直接否定孩子的沖動,而是積極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在小范圍里支持孩子的做法,喚醒孩子的自主性。當孩子感到家長是真心站在自己這一邊在想辦法,并且也有方式能幫自己緩解現狀時,他就會更有掌控感,更不容易被這些壓力壓垮。
朋友的孩子在***的時候告訴朋友,想自己在家里學習不想去學校了,朋友很擔心,和孩子聊天,問孩子如果不學習了以后干什么呢?孩子回答他,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想學習了。
很多平時看起來很正常的孩子,一到***特別是周日,就會出現情緒上的反常,其實他們都在抗拒第二天要去學校這個事,我們把它稱為“周日現象”。很多父母一聽到孩子說不想上學這個事,首先的反應就是危險,就在琢磨怎么把孩子弄回學校,很少有家長感受到孩子正在“深度求救”。
讓我們代入孩子的視角,他們正處于一個“教育內卷”的環境里,分數很重要,排名也很重要......出現越來越多的不想上學的現象,其實就是孩子在長期高壓、疲勞下產生的崩塌感,這跟我們成年人里的職場倦怠、裸辭的情況何其相像。
在這種時候,請認真傾聽和對待孩子的感受,不要直接否定孩子的沖動,而是積極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在小范圍里支持孩子的做法,喚醒孩子的自主性。當孩子感到家長是真心站在自己這一邊在想辦法,并且也有方式能幫自己緩解現狀時,他就會更有掌控感,更不容易被這些壓力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