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價值
哲羅魚是我國高寒地區特產魚類之一,固其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而成為一種名貴的經濟魚類在黑龍江省,是民間流傳的名貴的“三花五羅”(吉花、偏花、鰲花,哲羅、銅羅、法羅、雅羅、湖羅)之一。但是由于自然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和人為因素干擾,種群數量銳減,已被編入《中國瀕臨動物紅皮書》,成為魚類。
二、生物學特性
1.形態
體延長,略側扁,頭部平扁。口端位,口裂大,具齒且銳。鱗細小,側線完全。體背為青褐色,體側和腹部銀白色。頭部背側布有許多黑色斑點,繁殖期有婚姻裝出現,魚體腹部腹鰭和尾鰭下葉都呈桔黃色的胭脂色彩。
2.棲息習性
哲羅魚喜在水質清澈的冷水水域中生活(水溫不超過20℃),主要分布在一些森林植被保護較好的山區水域。北方地區在4月末—5月初冰雪融化后,哲羅魚溯河洄游到江河支流中攝食生長,產卵繁殖,夏季多棲息在水溫較低的山體區的支流中。秋冬季節(北方地區在10月末11月初)進入江河溪水處進行越冬。
二、生物學特性
3.攝食習性
哲羅魚是兇猛的肉食魚類。四季均攝食,即使在冬季欲仍很強,只有在夏季水溫升高或在繁殖期時攝食能力減弱,有時甚至停食。與細鱗魚攝食特性相同,在早晨和黃昏時攝食最為活躍。在不同的水域,攝食魚的種類也不盡一樣有時可以捕食岸邊的嚙齒,動物,蛇類或水禽。在稚魚期哲羅魚主要攝食對象的無脊椎動物為主。
4.繁殖習性
哲羅魚雌性個體性成熟年齡為5+,體長大于400mm以上,雄性個體成熟年齡為4+左右。5月上旬產卵,懷卵量1.0萬~3.4萬粒,平均22萬粒。受精需30~35天卵。卵徑4.8~5.5mm,沉性。喜在石礫底質且有水流處產卵,一生可多次產卵繁殖。
三、繁殖技術
1.親魚的培育及成熟度鑒別
一是選好池塘。親魚培育池面積根據實地情況,一般掌握在300m2為好。臨近水源,水質清新,水溫適宜,無污染,池水深度保持在0.5m左右。二是放養密度為1尾/2~3m㎡。三是加強投喂。哲羅魚是大型肉食性兇猛魚類,因而注重鮮活動物性飼料的投喂,且投餌量為3%~5%。四是經常巡查,由于哲羅魚喜跳易蹦,固此要注意在親魚培育地周圍設好防逃設施。特別是春季降水期間,注意防逃。
生殖孔紅腫外突,腹部膨大且有彈性,擠壓魚體腹部有成熟卵粒流出為性腺發育好的雌魚。生殖孔不紅腫外突,輕擠壓魚體腹部有成熟的白色精液流出為性腺發育成熟的雄性個體。
2.人工授精
將捕獲的雌魚進行成熟度檢查,當發現性腺已發育成熟并出現擠壓腹部有流卵現象后即選好雄性親魚首先采精。集取精液后,進行采卵。“固定”好親魚,用干毛巾拭干魚體上的水,沿魚頭部到生殖孔方向,擠壓魚體腹部兩側,使成熟卵粒順利流出。如果體液較多,可用漏筐將其濾去,滴加集取的成熟精液,用羽毛或其它干物進行充分攪拌,1min后加入清水進行漂洗2~3遍,加水靜置,使其充分吸水膨脹,移入孵化器進行孵化。
四、苗種培育技術
仔魚培育可在水槽中進行,培育過程中要保持水流暢通,并及時清除死卵、卵膜和死苗。在7~9℃水溫中,受精卵徑30~35d孵出仔魚,15~20d上浮開口攝食。養成技術可參照虹的技術操作,即可采取流水養殖,也可在池塘中混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