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羅魚Hucho taimen(Pallas),,哲羅魚屬,是魚類中個體也最易瀕臨滅絕的種類,也是我國土貴冷水魚類,名列黑龍江“三花五羅”之首,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重達數十斤,屬大型冷水性經濟魚類,是人們餐桌上的佳品,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同時,它是北方山區魚類復合體的代表種類,在水域生態系統中位于食物鏈的頂端,堪稱“水中的東北虎”,具有重要的生態和科研價值。近幾十年由于自然環境的惡化、捕撈強度的增大,使哲羅魚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加之哲羅魚個體大、性成熟晚、個體產卵量小的生物學特性使其群體的恢復能力較差,導致群體數量急劇下降,分布區迅速縮小,群體已十分罕見,因而被我國列為瀕危物種,且瀕危等級逐漸上升。不僅在我國哲羅魚的資源在一直下降,在俄羅斯哲羅魚的瀕危狀況也日趨嚴重,已從1998年的第三級上升到2006年的第五級,目前已達到極度瀕危的狀況。
為了保護及合理來發、利用這一瀕危名貴魚類,各國學者紛紛開展了哲羅魚的養殖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進展。Jungwirth M早在1978年就已經研究了多瑙河哲羅魚(遠東哲羅魚)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的餌料、生長和繁殖的研究;我國學者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展開了哲羅魚的養殖、胚胎發育、仔魚生長、人工繁殖、馴化養殖、營養需求、系統發生與發育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在已連續幾年人工繁殖獲得成功,能夠規模化生產苗種,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哲羅魚養殖技術體系,在國內養殖點推廣養殖試驗取得了一定成功,并在哲羅魚已消失的原棲息進行了增值放流取得了初步的成績。哲羅魚的人工繁殖和養殖技術體系的建立,推動了哲羅魚養殖業的發展,也對于哲羅魚資源恢復與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國內哲羅魚的種類、發展史、分布、養殖現狀、發展趨勢及面臨的問題等做了分析和介紹。
一、 哲羅魚的種類、分布及發展史
1、 我國的哲羅魚種類及分布
哲羅魚屬、哲羅魚屬,該屬共5個種:多瑙河哲羅魚(Hucho hucho),遠東哲羅魚(Hucho perryi),川陜哲羅魚(Hucho bleekeri), 石川哲羅魚(Hucho ishikawai),哲羅魚(Hucho taimen),分布于亞洲北部和歐洲的多瑙河流域。我國境內有3種,川陜哲羅魚分布于岷江、大渡河、嘉陵江、衣江等上游及秦嶺南麓太白河,上世紀70年代以前,川陜哲羅魚分布較廣,幾乎遍及岷江上游和大渡河水系,衣江、天全河、大川河、瑪柯河都有,自1998年起,在已知分布區域,陜西、四川的絕大部分地區已多年不見的活動蹤跡,有的地區已絕跡。
目前在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和四川阿壩縣交界的瑪柯河還有分布,瑪柯河是川陜哲羅魚主要產卵繁殖水域,也是目前為數不多的有川陜哲羅魚分布的水域,現為我國的二級瀕危保護動物;石川哲羅魚分布于鴨綠江上游,為我國哲羅屬種的稀有種,是吉林省的特有魚類;哲羅魚,也稱太門哲羅魚,主要分布在俄羅斯的伏爾加河、皮喬拉河、貝加爾湖流域、額穆爾河水系,哈薩克斯坦的鄂畢河水系,中國的黑龍江水系、額爾齊斯河水系。在我國分布于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嫩江上流,牡丹江、松花江上游,鏡泊湖的山區溪流,新疆的額爾齊斯河,哈納斯湖。其中,以烏蘇里江、黑龍江上游的數量較多,為黑龍江水系冷水性經濟魚類它是該屬5種魚中生長速度最快,個體的種類,現在隨著人們活動范圍的擴大,頻度的增加,我國分布區域逐漸縮小,僅在黑龍江上游的支流呼瑪河、烏蘇里江,以及新疆的哈納斯湖存在極小的繁殖群體,其他水域已十分罕見。
2、 哲羅魚的研究發展史
目前獲得人工繁殖和馴化養殖的僅哲羅魚一個種,早在1998年就開展哲羅魚的資源調查和幼魚的采集;2001年采捕的幼魚性成熟,人工繁殖取得了初步進展;2002-2005年人工繁殖技術進一步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的馴化養殖技術;2006年人工繁殖的哲羅魚性成熟,初次產卵,這代表著全人工繁殖獲得成功;2007年到現在,連續幾年人工繁殖成功,年產發眼卵100余萬,標志著哲羅魚規模化繁育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