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早報 星期六 廣東微靈工科技
7月19日 | 人力資源行業新聞速遞人力資源雜志 新聞匯總
本期導讀福建省八條措施推進創業帶動就業濟南:公積金 購買保障房首付降至15%貴州省總工會2025年夏季線上專場招聘收官蘭州市多措并舉穩就業保民生 上半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9萬人內蒙古全力以赴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福建福州:合力送崗位 “福你就業”
1來源:福州日報福建省八條措施推進創業帶動就業記者昨日從省財政廳獲悉,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等7部門近日印發《關于提升創業質量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八條措施的通知》,通過落實創業支持政策、加大創業融資支持等舉措,優化創業促進就業政策環境,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活力。
通知明確,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初創企業經營者能力提升資助、創業孵化基地獎補和 創業項目資助等政策,按規定落實稅收減免政策。鼓勵各地依法盤活國有閑置廠房、商鋪、空置樓宇、老舊園區等,為小微企業、創業者提供低成本場地、住宿、水電優惠等支持。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吸納就業,符合條件的按招用人數給予每人不超過1000元、總額不超過3萬元的創業帶動就業補貼。
在緩解創業融資難題方面,落實創業擔保 及貼息政策,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企業比較高不超過400萬元,個人比較高不超過30萬元的創業擔保 。落實穩崗擴崗專項 支持,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企業,單戶授信上限可提高至5000萬元。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創新創業 產品,在授信額度、 利率、擔保條件等方面給予適度傾斜支持,為初創期高層次人才、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創業主體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鼓勵各地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創業企業。
通知還聚焦創業服務、創業孵化、創業活動等方面,構建聯動支持體系,形成全社會鼓勵創業、支持創業的良好氛圍。(記者 歐陽進權)
2來源:大眾日報濟南:公積金 購買保障房首付降至15%近日,記者從濟南住房公積金中心獲悉,繳存職工使用公積金 購買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比較低首付款比例由20%下調至15%,同時可一次性提取公積金賬戶余額來付首付款,不影響 額度,該政策將進一步降低購房門檻,加大對剛需群體的支持力度。
據介紹,以總價100萬元的配售型保障房為例,首付款可由20萬元降至15萬元。如果個人公積金賬戶內有8萬元余額,可全部提取出來交首付,而在測算比較高 額度時,仍可按8萬元余額來申請,實現“資金疊加,額度不減”,緩解了新市民的購房壓力。
按照濟南市的 政策,購房人夫妻以及雙方父母、子女的住房公積金均可提取用于支付首付款,父母、子女一方與購房人夫妻任一方需在同一戶口簿。在辦理時,需本人持身份證明到現場申請,符合條件的購房人關系人辦理的需同時到場,配偶申請的需提供婚姻關系證明,父母子女申請的需提供戶口簿。
今年開始,濟南市面向住房困難的工薪收入家庭和城市引進人才供應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每個家庭限購1套。按照“ 微利”的原則定價,可辦理不動產登記,不能變更為商品房流入市場,購房者將來只能以內部流轉或者 回購的形式退出。(趙國陸)
3來源:貴州日報貴州省總工會2025年夏季線上專場招聘收官7月16日,記者從省總工會獲悉,為期30天的“貴州省總工會2025年夏季線上專場招聘活動”日前圓滿收官。招聘活動期間,中國檢驗認證集團貴州公司、貴州省化工研究院等96家用人單位入駐招聘平臺,提供2267個就業崗位,眾多求職者達成了初步就業意向。
本次活動以“工會幫就業 服務暖人心”為主題,聚焦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就業群體,依托貴州工會就業服務專欄、貴州人才信息網、多維云聘微信小程序、職工之家APP專業化線上平臺,采用“3+2”(即線上招聘會、直播帶崗、線上就業指導講座+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需求)模式,精細匹配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的需求,搭建起高效便捷的溝通“云橋”。(記者 金艾 通訊員 胡大方)
4來源:蘭州日報蘭州市多措并舉穩就業保民生 上半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9萬人7月17日,記者從蘭州市人社局獲悉,今年上半年,蘭州市以實施國家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為牽引,深入推進強省會行動及1139工作部署,不斷完善穩就業政策工具箱,通過多項舉措穩定和擴大就業,確保全市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上半年,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9萬人。
在強化就業優先戰略方面,蘭州市加大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城鄉基層及中小微企業的挖潛擴容力度,支持就業創業。通過印發相關具體舉措及責任分工文件、實施高質量充分就業政策措施、完善就業影響評估機制等,穩住就業存量、增加就業容量。上半年,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9萬人。
重點群體就業保障工作扎實推進。蘭州市依托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驛站,培育“家燕回巢”“賦能就業”服務品牌,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活動357場,服務4.5萬人次,并向9所高校兌現獎勵資金270萬元。“百千萬”大學生職業體驗行動吸引留住大學生3.6萬人。針對就業困難人員,分級分類提供綜合性、一站式就業幫扶,幫助1.49萬失業人員再就業,3602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此外,通過鄉村振興勞務輸轉助力行動,輸轉城鄉勞動力21.28萬人,創勞務收入46.6億元;零工市場(驛站)服務零工人員2.79萬人次,同時持續做好殘疾人、退役軍人、婦女等群體的就業幫扶。
創業扶持帶動就業成效 。蘭州市為新認定和評優的省級孵化平臺發放補貼資金220萬元,全市39家創業孵化平臺為1819家在孵企業提供服務,帶動就業1.3萬余人。通過集中開展創業 政策“八進”宣傳活動373場次,發放四項創業 1614筆、共計10.3億元,其中包括創新推出的“甘味e貸—牛肉拉面創業貸”5筆、500萬元。
公共就業服務持續優化。蘭州市依托“金城就業360”服務體系,提升“1+8+N”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服務質效,打造“15分鐘就業圈”。上半年高頻次舉辦“黃河之濱也很美”大型人才交流會、人才夜市等招聘活動444場,發布用工崗位22.07萬個,達成意向性協議5.43萬人;開展直播帶崗236場,幫助1.42萬名求職者就業。同時,組織“人社專員”服務企業行動,走訪服務企業534家1104次,解決企業困難問題32個,并開展人社惠企助企政策宣講活動,為重點企業解讀政策、答疑解惑。
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壯大。蘭州市統籌規劃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打造產業集群,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上半年,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業入庫企業達64家,規上企業數增長52.38%,營業收入58.52億元,增速24.72%。
技能培訓方面,蘭州市深入推進“技能蘭州”建設,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通過階梯化、差異化補貼機制引導開展企業自主培訓和市場化培訓。開展低空經濟、先進制造、養老護理等特色培訓,推進公共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項目建設,加大蘭州牛肉拉面制作、預制食品生產等方向技能培訓供給。上半年,全市共開展 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97萬人次。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萬山
5來源:內蒙古日報內蒙古全力以赴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7月15日,自治區教育廳召開2025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第四次推進會議,全力以赴促進2025屆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教育廳要求,各高校要加力拓展就業崗位,積極拓展系統內部崗位,持續拓展市場化就業崗位;面對畢業生已經離校的現實情況,充分發揮好人社等相關部門的公共服務優勢,加力組織區域性線下招聘活動,高頻次舉辦線上招聘活動,確保離校未就業畢業生隨時隨地隨需求享有就業信息;要繼續推進訪企拓崗行動,進一步搭建校企溝通協作平臺;要加力優化就業服務,及時梳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情況,分層分類開展好課程輔導、心理疏導、思想引導、崗位推送、就業指導、能力提升等服務;要加力做好就業幫扶,向畢業生講清楚離校后的就業幫扶政策和服務接續渠道,幫助畢業生及時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同步做好未落實去向困難群體畢業生的去向跟蹤,確保落實去向一人臺賬更新一次;繼續做好困難群體學生的專項培訓、就業指導和精細幫扶工作,繼續開設好大學生職業能力培訓課程。(記者 劉志賢)
6來源:福建省福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福建福州:合力送崗位 “福你就業”7月18日,福建省福州市人社局聯合市人大 會預算工委、市人大社會建設委、閩東北協同發展區辦公室、市人大 財經行業聯絡站舉辦“福你就業”人大 企業送崗活動暨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大型招聘會,通過精細崗位推送、專場招聘對接、沉浸式企業探訪等形式,打造一場有溫度、有實效、有影響力的就業服務示范性活動。據不完全統計,現場達成各類求職意向500人次。
精細對接,靶向滿足求職需求。活動設置“職通快線”現場招聘環節,通過精細化匹配機制實現人崗高效對接,有效提升求職成功率。市人社局積極聯動四城區零工市場、驛站,針對性組織約2000名符合條件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和失業人員到場應聘,確保求職者群體精細覆蓋。市人大組織36家各行業 人大 企業參會,提供涵蓋技術、服務、制造等多個領域的700余個崗位;閩東北協同發展區辦公室提供38家企業1021個崗位,強化區域協作支持,確保崗位與重點群體需求高效對接,推動就業服務精細落地。活動當天同步開啟現場直播,助力場外求職者線上參與,線上觀看人數超4.6萬人。
深入職場,組織“探企零距離”活動。此次活動,主辦方同步組織“探企零距離” 行活動,特別邀請30名高校畢業生走進人大 所在的企業,進行深度探訪。畢業生們走進企業生產 和辦公場所,與企業員工面對面交流,聽取職業發展建議,并觀察日常操作流程。不僅直觀感受真實的工作氛圍,還細致了解了具體的薪酬福利體系及企業文化內涵。現場探企活動,有效打通了畢業生從校園到職場的信息閉塞通道,切實助力其了解真實職場,增強就業信心和適應能力。
深化合作,構建長效服務機制。活動現場舉行“政企連心橋”共建簽約儀式,標志著政企協同服務就業工作邁入制度化、常態化新階段:市人大 財經行業聯絡站、社會工作行業聯絡站與市人社局簽訂《 搭橋·“職”通就業共建協議》,通過整合 資源與職能優勢,建立常態化信息互通與協作機制;市勞動就業中心、市人事人才中心分別與兩家重點民營人大 企業簽署“一對一”就業幫扶協議,明確責任分工與服務內容,涵蓋崗位開發、職業指導等全鏈條就業服務。此舉旨在通過機制化合作搭建長期穩定、高效對接的就業服務平臺,強化政策落地與企業需求的精細銜接,實現就業需求與崗位資源的動態匹配,切實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質效。
多維護航,一站式提供政策咨詢。招聘會現場設立就業政策“一站式”服務臺,提供就業指導、政策咨詢,以及創業培訓、技能提升補貼、勞動 等服務,幫助求職者更快實現就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