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G專項占比超40%!高頻PCB納入國家戰略
工信部2025年發布的《6G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將高頻PCB列為重點攻關領域,研發補貼比例從15%提升至30%。當前中國在6G高頻材料領域專項占比達42%,諾德新材料開發的改性PTFE基板已實現60GHz頻段下Df=0.0012,滿足6G基站的信號傳輸需求。
一、技術攻關方向
1. 材料性能突破:
目標:2028年實現Dk=2.8±0.05,Df<0.001(100GHz);
路徑:通過納米雜化技術(如添加BN納米片)提升熱導率至1.5W/mK,解決高頻下的溫升問題。
2. 工藝集成創新:
激光直接成型(LDS)技術:實現3D天線與PCB的一體化制造,天線效率從50%提升至75%;
埋入式無源元件:在PCB內層集成電感、電容,減小6G終端體積30%。
3. 測試體系建設:
開發太赫茲時域光譜儀(THz-TDS),實現材料在0.1-3THz頻段的介電性能精細測試;
建立6G PCB可靠性實驗室,模擬極端環境(-40℃~125℃,濕度95%)下的信號穩定性。
二、‘’補貼申報策略
1. 重點支持領域:
低介電損耗樹脂(Df<0.001)的合成技術;
高頻板材的卷對卷連續生產工藝;
6G天線與PCB的異質集成方案。
2. 申報要點:
產學研合作:聯合高校(如電子科大)申報“6G材料聯合實驗室”,可額外獲得20%配套資金;
專利布局:每項目需至少擁有10項發明專利(其中PCT專利≥3項);
成果轉化:承諾項目產業化后3年內實現年銷售額≥5000萬元。
三、產業鏈協同建議
1. 設備商聯動:與華為、中興簽訂“6G PCB聯合開發協議”,參與其基站原型機驗證;
2. 材料鏈整合:向上游延伸至氟化工領域,與巨化股份合作開發含氟聚酰亞胺單體;
3. 國際標準制定:主導ISO/IEC關于6G PCB介電性能的測試方法標準,爭奪行業話語權。
四、商業化時間表
階段 |
2025年 |
2027年 |
2030年 |
技術成熟度 |
中試階段 |
小批量生產 |
大規模商用 |
補貼比例 |
30% |
20% |
10% |
市場規模 |
10億元 |
50億元 |
200億元 |
五、風險控制要點
1. 技術路線風險:并行開發PTFE基、液晶聚合物(LCP)基等多條技術路線,避無償一材料依賴;
2. 知識產權風險:建立6G專利池,通過交叉許可降低侵權風險(建議每年投入營收的5%用于專項采購);
3. 產能規劃風險:采用柔性產線設計,可快速切換5G/6G高頻板生產,設備通用性達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