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立創與大模型,助力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創新教學模式是落實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通知的關鍵。碼立創玩具與大模型結合帶來了項目式教學的新變革。教師可以設定 “創建智能社區” 的項目,學生們利用碼立創玩具搭建社區建筑、道路、公共設施等實體模型,大模型則在其中發揮多重作用。它不僅能提供智能社區的設計理念和布局規劃知識,還能幫助學生為搭建的模型賦予智能功能設想,比如如何通過編程讓社區路燈實現智能感應開關,借助大模型的代碼示例和原理講解,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人工智能編程知識,打破傳統理論教學的局限,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符合通知中對教學模式創新的倡導。
此外,這種結合還促進了跨學科教學模式的發展。在搭建涉及物理結構的碼立創作品時,大模型可以講解相關物理原理,如力學知識在建筑結構穩定中的應用;在為作品賦予智能交互功能時,又涉及到計算機科學和信息技術知識。通過這樣的跨學科融合,讓學生體會到人工智能是多學科交叉的領域,提升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踐行教育部通知中對跨學科教育的重視。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目標。碼立創玩具的搭建過程本身就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而大模型的介入進一步強化了這一過程。當學生搭建復雜的機械裝置模型時,大模型可以通過分析學生的搭建步驟,指出邏輯漏洞,并提供優化方案。例如學生在搭建齒輪傳動系統時,如果齒輪的大小、數量搭配不合理導致傳動效率低下,大模型能夠依據機械原理知識,給出正確的齒輪組合建議,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邏輯關系,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
同時,二者的結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大模型能夠根據學生搭建的基礎模型,提供創新性的改進思路。比如學生搭建了一個普通的四輪小車,大模型可以啟發學生為小車添加智能避障功能、自動尋跡功能等,鼓勵學生突破常規,探索新的設計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與教育部通知中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要求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