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立創:AI 驅動的積木變革 —— 重新定義玩具的未來形態
更重要的是,編程過程中培養的系統思維和調試能力,正在潛移默化為應對未來挑戰的中心素養。
當林小滿在創客嘉年華演示她的智能寵物時,現場觀眾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會互動的玩具,更是人機協同的未來圖景。碼立創正在構建的,是一個能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智能生態系統 —— 它既是啟蒙科技的教具,也是激發創意的平臺,更是連接現實與未來的橋梁。這種突破傳統的產品形態,預示著玩具產業正在經歷從 "制造物品" 到 "培育伙伴" 的范式變革。
傳統積木的塑料顆粒承載著工業時代的標準化思維,而碼立創的智能模塊則內置 ARM 微處理器與神經網絡芯片,構建起可編程的數字底座。每個模塊配備六自由度傳感器矩陣,支持 Python/C++ 等編程語言,通過磁吸式接口實現硬件即插即用。在廣州青少年宮的科技課堂上,孩子們用這些模塊搭建的智能溫室系統,能通過溫濕度傳感器自動調節通風與灌溉,實時數據同步至手機 APP 形成生長曲線。這種硬件與軟件的解耦設計,讓積木從靜態教具躍升為物聯網終端。
其中心突破在于實現了 "所見即所得" 的編程體驗。通過可視化編程界面,8 歲兒童可拖拽指令模塊控制機械臂完成書法創作;12 歲學生能編寫算法讓智能車在迷宮中自主導航。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中心的跟蹤數據顯示,使用碼立創 3 個月的兒童,其算法思維能力提升達 42%,編程錯誤調試效率提高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