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光速是每秒30萬公里。要區分目標厘米級別的精確距離,那對傳輸時間測量分辨率必須做到1納秒。要如此精確的測量時間,因此對應的測量系統的成本就很難降到很低,需要使用巧妙的方法降低測量難度。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激光雷達并不是單獨運作的,一般是由激光發射器、接收器和慣性定位導航三個主要模塊組成。當激光雷達工作的時候,會對外發射激光,在遇到物體后,激光折射回來被CMOS傳感器接收,從而測得本體到障礙物的距離。從原理來看,只要需要知道光速、和從發射到CMOS感知的時間就可以測出障礙物的距離,再結合實時GPS、慣性導航信息與計算激光雷達發射出去角度,系統就可以得到前方物體的坐標方位和距離信息。電力巡檢時激光雷達識別線路故障,提高巡檢精度。天津航道激光雷達
行業上游供應商,激光雷達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光學和電子元器件)、中游(集成激光雷達)、下游(不同應用場景)。其中上游為激光發射、激光接收、掃描系統和信息處理四大部分,包含大量的光學和電子元器件。中游為集成的激光雷達產品,下游包括測繪、無人駕駛汽車、高精度地圖、服務機器人、無人機等眾多應用領域。激光器和探測器是激光雷達的重要部件,激光器和探測器的性能、成本、可靠性與激光雷達產品的性能、成本、可靠性密切相關。江西測繪激光雷達通過分析激光雷達數據,研究人員能夠精確評估環境變化。
激光雷達的分類,激光雷達行業具有較高的技術水準與技術壁壘,并同時具有技術創新能力強與產品迭代速度快的特征。其技術發展方向與半導體行業契合度高,激光雷達系統中主要的激光器、探測器、控制及處理單元均能從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中受益,收發單元陣列化以及主要模塊芯片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激光雷達可分成一維(1D)激光雷達、二維(2D)掃描激光雷達和三維(3D)掃描激光雷達。1D激光雷達只能用于線性的測距;2D掃描激光雷達只能在平面上掃描,可用于平面面積與平面形狀的測繪,如家庭用的掃地機器人;3D掃描激光雷達可進行3D空間掃描,用于戶外建筑測繪,它是駕駛輔助和自助式自動駕駛應用的重要車載傳感設備。3D激光雷達可進一步分成3D扇形掃描激光雷達和3D旋轉式掃描激光雷達。
反射率,反射率是指物體反射的輻射能量占總輻射能量的百分比,比如說某物體的反射率是20%,表示物體接收的激光輻射中有20%被反射出去了。不同物體的反射率不同,這主要取決于物體本身的性質(表面狀況),如果反射率太低,那么激光雷達收不到反射回來的激光,導致檢測不到障礙物。激光雷達一般要求物體表面的反射率在10%以上,用激光雷達采集高精度地圖的時候,如果車道線的反射率太低,生成的高精度地圖的車道線會不太清晰。旋轉掃描鏡激光雷達,作為頭一款量產的L3級別自動駕駛的乘用車——奧迪A8上搭載的激光雷達就是旋轉掃描鏡激光雷達。與機械旋轉激光雷達不同的是,其激光發射模塊和接收模塊是不動的,只有掃描鏡在做機械旋轉。激光單元發出激光至旋轉掃描鏡(Mirror),被偏轉向前發射(掃描角度145°),被物體反射的光經光學系統被左下方的探測器接收。優點:可車規,壽命長,可靠度高。缺點:掃描線數少,掃描角度不能到360度。激光雷達在建筑施工中用于精確測量和定位。
這里就來分享一下激光雷達在實際應用中的那些小細節~工作原理:激光雷達是基于時間飛行(TOF)工作原理;激光雷達發射激光脈沖,并測量此脈沖經被測目標表面反射后返回的時間,然后換算成距離數據發射光和接受光時間差為t,c為光速,則雷達與目標的距離為雷達通過一個反射鏡對測距激光脈沖進行反射。當反射鏡被電機帶動旋轉時,從而形成一個與旋轉軸垂直的掃描平面。雷達定時發出脈沖光,同時電機帶動發射鏡旋轉,這樣就可以構成二維點云數據。憑借超廣 FOV,覽沃 Mid - 360 讓移動機器人對復雜 3D 環境了如指掌。海南二維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的實時性使其成為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津航道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的市場概況:全球市場概況,激光雷達過去用于工業測繪、氣象監測等領域,未來車載領域將成為較重要細分。氣象監測、地形測繪與車載、機器人領域對激光雷達的技術要求不同,分屬不同細分市場。下游需求刺激行業快速發展,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達百億美元。受益于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ADAS)和服務機器人領域的需求,有望迎來高速增長期。據Velodyne預測,2022年智能駕駛將占總市場規模的60.5%,成為激光雷達產業較大的增長極,工業、無人機、機器人領域各占比24.4%、8.4%、4.2%。天津航道激光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