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鱗魚,又稱細鱗鮭、(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Salmoniformes)、(Salmonidei)、細鱗魚屬。中國僅1屬1種,是一種名貴的陸封型冷水魚。為保護這一物種,我國動物保護法已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水生動物。
細鱗魚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圖門江、鴨綠江、松花江,向西經遼河、灤河、秦嶺直至額爾齊斯河。近幾年來,細鱗魚資源急劇衰退,已瀕臨滅絕。因而,研究細鱗魚的人工馴養、繁殖,繼而開展細鱗魚的人工養殖和增殖,拯救這一珍貴物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課題于1995年開始對細鱗魚人工馴養及繁殖技術進行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進展,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試驗條件和材料
1.1試驗條件本試驗設在河北省圍場縣半截塔鎮榆林
15子虹場,水源為淺層地下泉水,總出水量為0.02m3/s,魚池整體用水為三級,細鱗魚培育池設在二級處,進水量為0.005m3/s,池水深可調節,池水深30cm時,每50min池水交換一次。池型長方形,規格12m×4m×1m,設進水口和排水口各一個,排水口設有保持水位的擋板和攔魚柵,為防止細鱗魚逆水上跳,在魚池四周設有防逃網,同時在試驗池一側建有3330m2蓄水池一個、
1.2孵化用水及設備孵化用水為淺層泉水,從水源引入總管道進入孵化室,進入后分出幾個支管,用閥門控制供孵化用水。
1.3存糖魚數量及雌雄比例
在小灤河水系捕獲的經過馴養的細鱗魚有213尾,雌雄比為1:4,其中Ⅲ*齡的65尾,1*齡18尾,其余為1齡的。體重范圍在60~1050g。150g以下的占存塘數量的27.3%,500g以上體重占存塘數量的5.6%。
2細鱗魚移植與馴養
2.1移植
細鱗魚在河北省僅見于圍場壩上東經116°50'~117°30',北緯42°~42°30'這一狹小范圍內的小灤河上游和吐里根河及其支流中,其海拔高度1700m,將捕獲的細鱗魚移植到壩下東經117°35′,北緯41°50'海拔高度800m的榆林子虹場飼養。經過馴化后生長、攝食以及繁殖基本正常。
2.2馴養
捕獲的細鱗魚與虹混養組成復合體進行投飼馴化。因虹經多年飼養其搶食能力強,在其帶動下,促其逐步適應池塘環境條件及投飼攝食,經2~3個月的馴化,就能適應人工飼養環境。投喂時,采用活餌和顆粒飼料交替投喂的方法,以投喂顆粒飼料為主。
3影響池養細鱗魚生殖機制的主要因素
3.1水流影響
對其他魚類的研究表明,如截斷其河游路線,魚性腺發育受阻,蓄養在靜水中的小體鱘雖然生長很好,但性腺一直停留在第1期。1999年4月中旬在檢查Ⅳ齡雌魚時性腺已發育到第1期,Ⅲ令的雄魚輕壓腹部有精液流出,而此時雌魚成熟系數平均僅為16.2(N =4),卵粒不分離,卵巢血管明顯。當培育到7月底,流速調節到0.006m2/s,N齡雌魚性腺仍停留在第Ⅱ期,雌魚成熟系數平均為16.1~17.0(N=5)通過加大流水刺激細鱗魚性
腺發育達到了正常。因此,我們認為水流刺激是細鱗魚LRH合成和釋放的先決條件。
3.2水溫變化對產卵的影響
調查表明,細鱗魚產卵繁殖是在支流中完成的,在自然條件下,隨著上游各支流中的水溫逐漸升高,細鱗魚逐漸游向各支流產卵。通過試驗觀察:當水溫低于6℃時,細鱗魚性腺多數或大多數停留在Ⅲ期發育階段,小部分發育到第Ⅳ期。在細鱗魚繁殖季節,加大水流刺激,細鱗魚出現逆水上竄,可能是上溯尋找產卵場的反應。當水溫達6C時,細鱗魚才出現追逐現象。1998年4~5月份在人工采卵時,培育池水溫僅為5C,而且晝夜變化較大,盡管加大了流水刺激,但因水溫低,細鱗魚的性腺發育仍然停滯不前。1999年4月初性腺發育到第1期的雌魚通過提高溫度,水溫6~8C,性腺發育成熟并產卵。因此,認為水溫是影響細鱗魚產卵的又一重要因素。
3.3緊張反應的影響
試驗證明,池養產生的緊張反應能使魚類性類固醇和Gth釋放量下降,導致卵母細胞迅速退化且不能恢復。細鱗魚性情嬌躁,特別在產卵期頻繁檢查操作,極易出現“緊張綜合癥"。因此池養以及產卵期的頻繁操作對細鱗魚性腺發育和順利排卵影響較大。
3.4飼料營養水平的影響
研究表明,營養平衡與否是影響魚類性腺發育的關鍵,池養細鱗魚在封閉的小環境內,在天然飼料無來源的情況下,只能攝取人工配合飼料,1999年以前由于飼料來源單一,營養不平衡,細鱗魚只能維持的代謝水平,無法促進脂肪的積累,嚴重地影響了細鱗魚性腺發育的生理節律和內分泌的平衡,造成了生理機能障礙,1998年盡管有些個體已達到性成熟年齡,但未能產卵。
4親魚培育所采取的主要技術措施
在池養條件下,由于生態環境的改變,產卵受到影響,根據生態學原理有針對性地采取以下主要技術措施,促進細鱗魚性腺發育和順利排卵。
4.1模擬自然生態條件
在榆林子虹場選擇了背陰池,魚池內一側搭建了河塹式魚窩,同時在魚池前半部用黑塑料布遮蓋,并根據天氣變化給予適度光照,一般光照強度控制在2000lx左右。4.2水量調節
根據進水量調節水深,產卵期過后6月至翌年3月中旬水深為50~60cm,產卵期近臨的3月中旬至5月底水深降至30cm左右以利增加流速,并用提水機械向池的一側以45度角噴出,使水形成渦流以刺激產卵。
4.3水溫調節
水溫制約著細鱗魚性腺發育,把培育池的水溫調節到6C~8℃范圍內,以促進親魚達到性腺成熟。
4.4避免緊張反應
在產卵期間,盡量減少對細鱗魚的檢查次數,根據檢查情況,比較確切地推算出產卵的時間,以防過熟。
4.5配合飼料的調整
在親魚培育中飼料的主要原料是進口魚粉、蝦頭粉、發酵血粉、活性酵母、豆粕、多維。在配制顆飼時根據情況適量加大維C、維E的添加量,并添加中草藥以防疾病。
在親魚產卵前期,每日投喂適量鮮活的雜魚。培育期親魚飼料配方見表1。
5細鱗魚的人工繁殖
5.1成熟度鑒別
臨產卵的雌魚腹部膨大柔軟,生殖孔紅腫,當上提尾柄時,兩側卵巢下垂,輪廓明顯,輕壓腹部有卵粒流出體外。成熟的雄魚輕壓腹部精液即可流出。
5.2采卵和受精
采卵使用擠壓法,人工授精采取干法授精,整個采卵、授精及受精過程均在遮光條件下進行。孵化工具采用阿特金孵化器。
5.3孵化
孵化用水要求水質澄清無雜質,溶氧高于6mg/l.
5.4胚胎發育的各期特點
根據細鱗魚胚胎發育期特點,可以劃分五個不同的主要發育階段:胚盤形成期、囊胚期、原腸期、發眼前期、發眼期。各期發育對外界環境刺激反應的敏感程度呈現明顯的差異。
階段:胚盤形成期受精卵充分膨脹,卵細胞質向動物極集中,形成胚盤。
第二階段:囊胚期
細胞不斷分裂,分裂球不斷變化,發育到囊胚晚期。這階段對外界的刺激反應不敏感。
第三階段:原腸期胚體由動物極向植物極下包,胚體逐漸下包2/3時,因這階段是形成各主要器官的時期,細鱗魚受精卵對外界刺激反應敏感,是發育階段中的危險期。
第四階段:發眼前期當累積溫度100~120度日時,形成尾芽、脊索形成,開始出現血液循環、心跳,心跳在69~76次/分,胚體扭動,這期敏感程度下降。
第五階段:發眼期累積溫度達150度日時,出現眼點,血液循環加強,肉眼可見血液流動,胚體扭動次數增加,卵粒變紅。這階段對外界刺激反應不敏感,即為發育階段的安全期,此時可以長途運輸。
5.5仔魚的管理
仔魚破膜在平列槽中,要保持水流暢通,要及時清除卵皮、死卵和死苗。剛孵化出來的仔魚靠吸收卵黃囊營養繼續發育,待卵黃囊逐漸吸收后,體表黑色素增多,在水溫8℃時,經22~24d即可逐漸上浮,上浮仔魚全長2. 1cm,在破膜至上浮期間,每天用維C、維Bia合劑在進水口處進行潑灑或藥浴,并間隔一定時間用或痢特靈藥液潑灑以防細菌性疾病的發生。
6試驗研究結果
6.1細鱗魚主要分布于圍場壩上小灤河上游和吐里根河及其支流中,試驗證明移植到北緯42°以南的冷泉水域,雖然改變了細鱗魚長期以來適應的生態環境,細鱗魚仍能正常生長、攝食。在池養情況下投喂人工配合飼料,其體長與體重的生長曲線為W=0.1945L2.9466,從體長與體重的生長曲線看出,池塘馴養的細鱗魚比在自然水域中種生長要快。
通過試驗,其適宜水溫范圍在0~20℃,高于24C時,細鱗魚即出現死亡。
6.2試驗研究利用生態學原理所采取的人工調控措施,消除了池養細鱗魚排卵機制障礙。查明了水流、水溫、頻繁檢查產生的緊張反應以及飼料營養水平是影響細鱗魚產卵的主要原因。
備用發電機應采用三相雙向交換開關(即9線閘)與供電系統連接。
3.2供熱 一般采用鍋爐供熱。電加熱僅適用小水體,因電加熱用電量大,費用高,約為鍋爐供熱的3倍。可用熱水鍋爐供熱,水溫<95C,水壓穩壓,供熱均衡。供熱管道禁用鍍鋅鋼管。鍋爐用水應符合有關水質標準;原水不呈酸性,pH值不小于7;懸浮物含量≤5mg/L;總硬度≤3.5毫克當量/升。如水的硬度超標需對原水進行預處理,可用爐內水化學處理(常用藥劑有+稍量Na,PO4;六偏磷酸鈉、磷酸二氫鈉、磷酸三鈉等;橡椀栲膠)或用爐外離子交換器進行預處理,交換劑為樹脂或磺化煤。如果水質硬度大,而又缺少設備不能對原水進行預處理,至少應在停爐檢修期間,使用化學藥品對爐內水垢進行集中處理,并將渣垢強力排出。
3.3供水設備 包括蓄水池、沉淀池、高位水池、砂濾缸(池)、滅菌裝置及水泵等。
砂濾缸為密閉鐵缸或鋼筋混凝土缸,用砂濾層過濾海水懸浮物,砂濾缸可增加水壓加快濾速。砂濾池利用水的位差靜壓進行過濾,水壓平穩。過濾海水進行紫外線滅菌或藥物處理,這樣有利于餌料培養和育苗。水泵有自吸水泵(吸程長)、離心泵(揚程高而出水量較小)、軸流泵(出水量大,揚程低,工作時葉輪浸沒水中,起動時不需灌水),可根據不同情況選用。輸水管道應選用無毒塑料管或黑鐵管,禁用鍍鋅鋼管。閥門、水泵中也不應有銅、鋅等元件。
3.4充氣、供氧 充氣一般選用羅茨鼓風機,該機風量大,風壓穩定,排出氣體不含油污。缺點是風壓較低,噪聲大,應安裝消音器;風機吸風口應安裝空氣過濾器,出風口安裝分汽包及旁通閥,風管尾端安裝放空閥。
鼓風機送出的空氣經散氣石進入池水中,散氣石用80~160號金剛砂壓鑄制成。小于100號,氣泡過大充氣效果差;大于160號,氣孔易被沉積物及附著藻類堵塞,散氣困難。混水區可選用100號左右,清水區可用160號。各池使用的散氣石型號須一致,以使出氣均勻。每m2布設1只氣石。海水魚培育過程中,如果密度高,則需設供氧設施。由貯氧鋼瓶經塑料管將氧氣送入池水中,控制閥門應采用銅閥門,端部經聚放氣管進入池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