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鍍是工件在滾筒內進行電鍍。它與掛鍍件比較大的不同是使用了滾筒,滾筒承載著工件不停翻滾的過程中受鍍。滾筒一般呈六棱柱狀,水平臥式放置,滾筒設計一面開口,電鍍時工件從開口處裝進電鍍滾筒內。滾筒材質有PP板、網板式,亞克力板,不銹鋼板等。電鍍時工件與陽極間電流的導通,筒內外溶液的更新及廢氣的排出等都需要通過這些小孔。滾筒陰極導電裝置設計銅線或銅棒與滾筒內工件自身重力作用與陰極導電裝置自然連接。滾筒的結構、尺寸大小、轉速、導電方式及開孔率等諸多因素均與滾鍍生產的效率,鍍層質量有關,因此滾筒會因不同客戶的需求來設計定制。分享將這段文字進行排版,使其更清晰易讀從這段文字中提取關于滾鍍設備的關鍵信息用一句話概括這段關于滾鍍設備特點的文字在線監測,厚度偏差 ±5μm,質量可控。廣東手提式電鍍滾筒滾鍍機
一、結構設計與工作原理
組件
筒體:材質多為PP或PVDF,壁厚8-12mm,直徑Φ300-Φ1200mm,長度L600-2000mm。
導電系統:內置銅質導電桿(截面積≥100mm2),表面鍍錫處理,接觸電阻<5mΩ。排水孔:孔徑Φ3-5mm,開孔率25-35%,排布方式影響溶液交換效率。密封裝置:采用氟橡膠O型圈,耐溫范圍-20℃~120℃,泄漏率<0.5L/h。工作參數轉速:常規6-12r/min,精密零件需0.5-3r/min可調。
裝載量:按體積計算,建議填充率≤60%,防止零件碰撞變形。
電流密度:根據零件表面積計算,通常1-5A/dm2,需配合陰極移動(行程50-100mm) 福建全自動電鍍滾筒文創產品鍍,滾筒造特色。
是臥式滾鍍機的主流機型,其六棱柱筒體設計使零件在翻滾過程中跌落幅度大、混合充分,鍍層均勻性提升30%以上,適用于中小零件(如電子元件、五金件)的表面處理。優勢包括:鍍層均勻性:消除凹槽、盲孔等結構的鍍層死角,厚度波動≤5%。高產能:單臺年處理量達50萬件,單位能耗降低25%。智能控制:支持正反轉交替(5分鐘正轉+1分鐘反轉),轉速0-12r/min可調。結構設計材質選擇PP/CF-PP:耐酸堿性強,適合鍍鎳、鍍銅,耐溫80℃以下。鈦合金內襯:強酸強堿環境(如鍍鉻)抗腐蝕,減少貴金屬損耗。PTFE涂層:防粘附,適用于高精度電子元件(如0201元件)。
要綜合多方面因素。首先根據工件的形狀、尺寸、重量來選擇合適的滾筒類型與規格,如大型工件需選用大尺寸、承重能力強的滾筒。考慮電鍍工藝要求,若對鍍層均勻性要求極高,應選擇能精細控制轉速與電流的智能型滾筒。同時,要關注設備的材質,筒體需具備良好的耐腐蝕性,導電裝置要導電性優良。此外,品牌與售后服務也不容忽視,好的品牌的產品質量更可靠,完善的售后服務能在設備出現故障時及時解決問題,保障生產順利進行,避免因設備故障造成經濟損失。 適應多鍍種,金銀鎳鉻,靈活切換。
不同鍍種對電鍍滾筒尺寸的要求:不同鍍種因其自身的工藝特點,對電鍍滾筒尺寸有著不同的要求。以滾鍍鋅為例,鍍鋅加工往往具有較大的加工量,而且酸性鍍鋅工藝相對穩定,受零件混合周期的影響較小。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求,通常會選用大尺寸的電鍍滾筒。大滾筒能夠一次裝載更多的零件,在保證鍍層質量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單位時間內的鍍鋅產量。而滾鍍鎳、銅等鍍種時,情況則有所不同。鎳、銅鍍液的導電性能相對較差,鍍層沉積速度較為緩慢。如果使用大尺寸滾筒,零件在滾筒內的混合時間過長,反而不利于鍍層的均勻沉積,容易導致鍍層質量下降。因此,在滾鍍鎳、銅時,一般會選擇小尺寸的電鍍滾筒。小滾筒可以縮短零件的混合周期,使零件更頻繁地接觸鍍液,加快鍍層沉積速度,從而保證鍍層質量達標。根據不同鍍種的特性合理選擇電鍍滾筒尺寸,是提高電鍍生產效率和鍍層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多工位同步處理,單批次效率提升 50%。廣東精密電鍍滾筒
開啟小業務,拓展盈利渠道。廣東手提式電鍍滾筒滾鍍機
比較好裝載量可依據滾筒容積與填充系數來確定,填充系數一般處于0.3-0.6區間。對于片狀零件,例如墊片,因其形狀扁平,在滾筒內堆積時空間利用率相對較低,填充系數通常取0.3。而球形零件,像滾珠,由于球體間接觸點少,堆積較為緊密,填充系數可取0.5。異形件的形狀復雜多樣,難以直接套用固定系數,需通過實測堆積密度來精細計算填充系數。值得注意的是,裝載量并非越多越好。一旦超載,零件在滾筒內難以充分翻滾,導致鍍液無法均勻覆蓋,鍍層易出現發花現象,嚴重影響產品質量。反之,欠載則意味著滾筒空間未被充分利用,會降低生產效率,增加生產成本。基于長期實踐,行業總結出一個實用的經驗公式:裝載重量(kg)=0.25×滾筒直徑(cm)×長度(cm)。該公式能為裝載量提供一個大致參考,幫助操作人員快速估算,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需結合零件具體形狀、材質等因素,靈活調整裝載量,以實現高效、質量的電鍍生產。 廣東手提式電鍍滾筒滾鍍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