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指出,考慮到城鄉、地域、民族等不同特點,《意見》要求,在依法推行遺體火化、骨灰或遺體公墓內集中安葬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創新和推廣更多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安葬方式。在火葬區,推廣骨灰植樹、植花、植草和骨灰立體安葬等方式,倡導選擇節地型墓位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革新區,倡導選擇節地型遺體墓位以及遺體深埋、不留墳頭或以樹代碑。同時,還尊重少數民族喪葬習俗,鼓勵和支持選擇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葬式葬法。生態節地葬已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奉賢低碳生態節地葬行價
民政部下發《關于全方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指導意見》,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國火葬區將全方面建立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制度,大家的基本殯葬服務今后將由有關部門買單。此次的通知中,民政部表示,要爭取提標增項擴面,合理調整基本殯葬服務減免補貼標準,探索將告別廳租用,普通骨灰盒、紙棺,骨灰生態葬法等納入基本服務項目范疇并擴大惠民殯葬政策受益面,盡快實現城鄉居民全覆蓋。 同時,鼓勵經營性公墓開辟生態公益墓區,提供無償或者低價骨灰安葬服務,引導大家摒棄硬質墓穴和墓志等。 低碳生態節地葬實施方案生態節地葬可通過創意設計,開發出具個性化的紀念方式,滿足不同需求。
節地生態安葬,指的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采用環保綠色安葬方式,比如采用樹葬、海葬、花壇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其實,“節地生態安葬”這個詞早在2016年民政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就有明確闡述,是我國初次明確節地生態安葬的主要內涵。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出臺了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具體實施意見,鼓勵以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處置遺體或骨灰,鼓勵為遺體部位捐獻者、保留骨灰者等群體,統一建設祭掃思念場所或網絡平臺,對選擇樹葬、花葬、骨灰深埋等葬式明確獎補辦法。
2022年,潮州市民政局印發了《潮州市生態安葬獎勵辦法》。生態安葬活動堅持以自愿為原則,潮州市戶籍居民、常住潮州市的外地戶籍居民均可在指定時間和地點,報名參加潮州市民政局組織的生態安葬活動,對于符合條件且不設立專位祭祀的潮州市戶籍居民,每份骨灰可享受1000元一次性獎勵。潮州市各村委會針對本村村民選擇進行遺體火葬者,還會給予額外獎勵。據楓二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劉尚民介紹,念親堂每年都有祭拜活動,為此專門設立了祭拜大廳,規定香燭、祭品都不能帶進去,統一放在大廳祭拜臺上,并有專人看管。在離念親堂不到500米的地方,還專門建成了微型消防站,既防患于未然,又保障村民安全。生態節地葬的普及時機恰逢全球環保意識的提升,基于共同價值觀。
在正果萬安園中,既有傳統墓地也有生態葬的玫瑰苑就在2022年已經飽和,為滿足市民需求,2023年正果萬安園規劃建設了聚福園節地生態葬示范區。4平米的花壇安葬200位逝者,配套大片廣場方便祭掃,近日,南都記者來到正果萬安園的聚福園看到,一渠清池旁,不少花壇、樹木錯落有致分布在園區的一角。草坪上、花叢間、綠樹下,骨灰盒間歇分布,逝者在綠樹花草里安息。與印象中墓園的傳統肅穆的氛圍相比,聚福園顯得更加溫馨。“為了響應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建設,我們拿出了園區較好的一塊地規劃建設聚福園節地生態葬示范區。”孫志兵介紹。普及生態葬,為我國殯葬事業注入綠色、人文、和諧的新內涵。浦東新區生態節地葬
生態節地葬,讓生命的告別變得更加寧靜、和諧。奉賢低碳生態節地葬行價
了解過生態葬后,家人們漸漸接受了。鄧志來說:“其實生態葬的儀式莊重肅穆,生態葬的區塊我們也覺得很滿意。”為父親黃忠良選擇樹葬的黃女士告訴記者,有親友堅定地持反對意見,認為生態葬太隨意,但黃女士跟父親都堅持“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其實什么都比不上生前孝順,這才是較重要的。再說,樹葬園區很寧靜,在父親忌日我會去那里看看花草生長,也感到很欣慰。”黃女士表示。還有人會因家人反對而選擇簽訂協議或做公證。建德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唐曉林就接待過多位咨詢樹葬甚至想做公證的市民。奉賢低碳生態節地葬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