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廣州市民政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廣州市節地生態安葬補貼辦法》,進一步擴大獎補范圍、簡化申請流程,取消在廣州市死亡并火化的非戶籍人員的死亡時間限制,明確將生前遷往港、澳、臺及海外的原廣州市戶籍人員納入減免范圍,持續優化生態安葬服務。廣州市銀河烈士陵園管理處副主任劉荊武表示,該園常年接受花壇葬預約登記,凡是符合在銀河革新公墓或福山公墓存放條件的,均可無償申請,鼓勵市民選擇花壇葬等生態節地安葬方式。生態節地葬,一種綠色環保的安葬方式,以節約土地、保護環境為主要。南橋地域特色生態節地葬設計
市民對葬式葬法的選擇,不僅受到有關部門的服務優化及大力倡導的影響,還有市民們殯葬觀念的改變。“厚養禮葬”的觀念深入人心,表現在對父母的贍養方面,更加注重生前盡孝,喪事辦理從鋪張隆重到簡約莊重,辦喪更加理性?!拔覀冇芯淅显捊小畨m歸塵,土歸土’,但到底怎么算‘歸’呢?生態葬不也是一種方式嗎?!痹谥茼嵮劾?,生態葬與傳統墓葬較大的區別就在于,生態葬能讓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周韻介紹,廣州節地生態葬比例是緩步上升的,在她看來,生態葬的推廣也得益于互聯網的普及,“現在網絡發達,大家接觸信息的方式多了,觀念也就慢慢轉變?!彼榻B,近些年在做政策宣傳時,明顯感覺到阻力變小了。奉賢塔葬生態節地葬陵園生態節地葬,讓生命在自然中永恒,與環境和諧共處。
對于管理了念親堂十幾年的劉尚民來說,這不止是一份工作,更是對全村的一份堅守?!俺鄙堑貐^傳統習俗較為豐富,在喪葬方面,有些陳規陋習一定要摒棄,但是有些好的,比如家族團結的觀念就一定要傳承下來。”劉尚民深有感觸地說,“這里之所以命名為‘念親堂’,就是告訴后輩們要懷念故去的先人,更要珍惜現在的親人,增強家族凝聚力、認同感和親切感。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努力做好全村的殯葬革新工作,更好地服務本村村民和周邊百姓。”
人們通常認為,給逝去老人辦一場風光體面的葬禮,是孝心較好的體現,也是子孫對老人然后一次盡孝的機會,同時在親友面前也會很有“面子”。如果做得不“到位”,可能會被指責“不孝順”“不隆重”“違背傳統禮儀”,從而“得不到先人護佑”。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近年來,生態葬雖然仍占少數,但越來越受到市民認可,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厚養薄葬的觀念,接受了回歸自然、節儉環保的生態葬方式。但生態葬并不能與“薄葬”畫等號。生態葬助力綠色殯葬,實現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
上海市殯葬協會會長王宏階稱,推行公益節地生態墓區既作為一項公益事業服務了部分困難群體,同時也滿足了節約和保護土地資源的需求,“是殯葬方式革新的大勢所趨?!彼€表示,節地生態安葬形式已在上海不少公墓推行,今后將逐步覆蓋上海各大公墓?!吧鷳B殯葬”也稱“綠色殯葬”,是一種以樹代碑、骨灰直接葬入樹下或草坪中的新型葬法。它將親人骨灰和著鮮花瓣與泥土葬于樹根四周、草坪之中。綠色安葬象征著生命長綠、精神永存,也符合人們“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普及生態葬,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虹口單人墓生態節地葬服務
生態葬倡導簡化喪葬儀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南橋地域特色生態節地葬設計
央廣網北京4月5日消息(記者車麗 賈立梁 魏雯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這個清明節,敬獻鮮花、網絡追思等綠色低碳祭掃方式在各地盛行,樹葬、海葬等生態節地安葬方式逐漸深入人心。各地各部門扎實做好祭掃服務保障,讓大家更好地寄托哀思。昨天(4日),全國有5.76萬家殯葬服務機構提供現場祭掃服務,選擇綠色低碳祭掃方式的人員1712.97萬人次,占現場祭掃總人數的近70%。在江蘇省連云港市青龍山公墓,墓園無償發放各類鮮花超過5000株,鮮花代替紙錢的祭掃理念被更多市民接受。南橋地域特色生態節地葬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