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入海口,是此行的目的地,也是船上96個家庭然后一次送行親人的終點。這是福州市今年舉行的第二場海葬儀式。64歲的劉雨澤在愛人和兒子的陪伴下走到船舷,隨著舷邊水光逐漸透出深邃的碧色,發動機停止了轟鳴,在聲聲道別中,他親手將父親的骨灰和花瓣一起撒進大海。“這是隨了父親的愿,老人生前曾交代:喪事從簡,骨灰撒海,不給子孫添麻煩。”劉雨澤倚著欄桿默默目送親人離去,頭頂海鷗盤旋不止,仿佛訴說對逝者然后的告別。“生前盡孝才是較重要的,身后事做得再轟轟烈烈,老人家也感受不到了。”送走父親后,他感觸頗深,特地告訴兒子,待到自己百年以后,“也要像爺爺這樣辦。”生態葬讓生命在綠意盎然中延續,寓意深遠。虹口海葬生態節地葬陵園
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現象值得關注:一是安葬費用加大。據測算,城市平喪戶購買一座普通的經營性墓穴平均約需0.8萬元(含公墓管理維護費),加上遺體火化及其它支出,辦一次喪事約支出1.3萬元。農村的喪葬支出也呈上升趨勢,平均辦理一次喪事的費用支出約0.8萬元。二是影響了社會風氣。大家在辦理喪事活動中有的相互攀比,花掉了大量錢財;有的借錢風光,冒富給人看;有的在喪葬活動中搞封建迷信活動;還有的個別領導干部因此犯了錯誤。既喊死不起、葬不起,又鋪張浪費講排場是相當一部分人的普遍心理。所以,葬法革新不僅直接影響到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到構建和諧社會和兩個文明建設,革新勢在必行。上海環保生態節地葬陵園生態節地葬能夠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1994年起,市民政部門推出骨灰撒海服務,但每年全市較多能辦理一兩百份。2009年起,北京市推出“零百千萬”殯葬惠民工程,無償為逝者提供骨灰撒海服務,并負擔兩位家屬參與或見證海撒全程交通費;在公益性公墓——長青園為海撒者建紀念碑和紀念湖,方便家屬祭掃追思。到2013年3月三年里,骨灰海撒數量以每年1000份的速度增長。 北京推行服務:立體安葬:即壁葬。以長青園公益性立體安葬為例。骨灰撒海:徹底不保留骨灰。骨灰深埋:以八寶山人民公墓的懷思閣為例。
民政部表示,為積極引導大家選擇節地生態安葬,《意見》強化了節地生態安葬的激勵引導措施。首先,體現在健全獎補激勵機制方面。要求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把不占或少占地的生態葬式葬法納入獎補范圍;鼓勵為不保留骨灰者建立統一的紀念設施;鼓勵探索建立環保殯葬用品補貼制度。其次,體現在提升服務水平方面。要求嚴格落實安葬服務標準,優化服務流程,拓展服務項目,強化人文關懷,鼓勵提供更多、更優良的節地生態安葬公共服務產品。然后,體現在強化設施建設方面。要求按照把握總量、擴大增量、優化存量的原則,通過建設城鎮公益性公墓、按比例配建節地生態安葬區域等方式,切實增強節地生態安葬服務供給能力。生態葬的普及,有助于引導社會風氣轉變,倡導綠色生活。
什么是節地生態安葬?節地生態安葬是指遺體火化后,通過海葬、樹葬、花壇(草坪)葬等方式進行撒散、深埋,達到不作任何標記、不留墳頭、不占地或少占地處理骨灰目的安葬方法。哪些人可以享受節地生態安葬補貼?補貼對象為申請參加我市民政部門統一組織的節地生態安葬活動的申請人,且逝者生前為中山市戶籍居民。逝者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其申請人不享受補貼,但可以無償參加我市的節地生態安葬活動。補貼發放標準是多少?海葬1000元/具骨灰,樹葬或草坪(花壇)葬600元/具骨灰。生態節地葬的推動,有助于減少傳統墓地資源的緊缺問題。普陀雙人合葬生態節地葬一條龍服務
生態節地葬重視環境友好,推崇綠色葬禮,倡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虹口海葬生態節地葬陵園
適用對象,具有紹興市戶籍的城鄉居民,特困供養人員以及骨灰存放到外地者除外。獎補標準:骨灰實施撒散,每例一次性獎勵10000元;骨灰實施樹(花)葬、草坪葬,每例一次性獎勵5000元;骨灰安置在骨灰堂(墻、廊),每例一次性獎勵3000元;小型低碑式安葬,每例一次性獎勵500元。生態殯葬具體又可分為樹葬、草坪葬、花盆葬、壁葬、海葬等形式。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殯葬觀念的更新,“綠色殯葬”時下成為引導殯葬發展趨勢的新風尚。虹口海葬生態節地葬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