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高性能合成樹脂的產業需求及發展趨勢(四)——我國高性
1.技術與裝備相對落后,生產技術成熟度不高,產品市場認知度較低
受限于國外**,尤其是聚偏二氯乙烯等很早即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材料,我國高性能合成樹脂領域的**技術受制于人,技術與裝備水平有待提升。國內**產品正處于研發、試生產和應用推廣階段,但生產技術成熟度不高,產品質量穩定性與國外還有差距;同時市場認知度較低,如國內企業傾向于使用進口聚丁烯–1材料生產**醫療器具。國產EVA產品牌號相對單一、以中低端為主,市場占有率較低,而絕大多數**產品仍然依賴進口。由于無法得到市場的可靠驗證與及時反饋,我國高性能合成樹脂的研發與應用步伐受到阻滯,在一定意義上形成了惡性循環。
2.部分**產品尚無國產化技術,產品較多依賴進口
以茂金屬聚合工藝技術為典型,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組織國家技術攻關,但目前無論在催化劑的結構設計、聚合工藝,還是產業化規模、產品型號等方面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茂金屬聚烯烴消費的自給率不到30%。國內EVOH樹脂合成尚未工業化,雖已建成中試裝置,產品也開始試用,但距離工業化生產還有一段距離。此外,膜材料制備也是尚未掌握的**技術,如夾層玻璃用**PVB膜、動力電池用PVDF黏結劑、離子交換PVDF膜、壓電膜、介電膜等基本依賴進口。
3.行業基礎研究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國內進入高性能合成樹脂領域的時間較晚,加之科研投入偏低,使得行業基礎研究薄弱,創新人才尤其是**人才缺乏。產品研發與應用環節脫節,導致新材料推廣應用過程緩慢。專利申請量方面可以體現差距,如電子封裝用環氧樹脂領域的全球專利申請方面,日本公司的比例高達68%,美國公司約占13%,而國內公司*占 6%。技術研發成果的薄弱直接反映了自主創新能力的欠缺。
4.解決廢棄塑料污染環境問題的努力不夠
由于常規合成樹脂難以降解,塑料制品使用后隨意廢棄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趨于嚴重,開展廢棄塑料循環利用、開發可降解材料成為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我國作為世界塑料生產和消費量***大國,廢棄塑料總量約為4.2×107t/a,其中包裝應用占比達59%;然而廢舊塑料回收率不足10%,且回收利用以物理再生為主,與國際上的物理再生、能量回收、化學還原、用作固體燃料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做法相比,處理過程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在生物可降解材料方面,國內存在裝置規模小、品種少、成本高等現實問題。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