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余熱回收升級區域供熱體系
工業余熱回收作為一種重要的節能減排技術,已經逐漸應用于多個行業,特別是在鋼鐵行業。近年來,采用吸收式熱泵回收鋼廠余熱的技術在某城市供熱體系中取得了明顯的進展。這項技術通過利用鋼廠的余熱,不僅提高了城市供熱管網的溫度,還有效減少了能源的消耗。具體來說,該城市的供熱管網溫度提升了8℃,并且每年替代了4.8萬噸標準煤。這一改變提升了供熱效率,為居民提供了更為穩定的供熱服務。
此外,鋼鐵企業在應用這項技術后,也實現了冷卻水循環量的明顯減少,達到了62%。冷卻水的減少直接導致了水處理成本的下降,具體而言,水處理成本下降了44%。這一成效既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又為環境保護做出了貢獻。在供熱系統方面,居民的供暖費用也因為供熱效率的提升而得到了相應的降低,具體為17%的下降。
瑞典林雪平市的工業余熱利用案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經驗。在林雪平市,熱網水力平衡優化算法的成功應用,為提高供熱系統的效率和穩定性提供了技術支持。通過這一算法,城市的供熱系統能夠精確調節熱水流動,避免了能源浪費,進一步提升了熱網的運行效率。
在技術層面,150℃低溫余熱梯級利用技術成為了這類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該技術通過多級回收的方式,充分利用低溫余熱,將其逐步轉化為可用的熱能。這不僅提升了余熱的利用效率,還避免了大量的能源浪費。對于鋼鐵行業等高能耗行業而言,這項技術的應用可以明顯減少能源消耗,并降低碳排放。
從國家層面來看,城市供熱系統的碳排放強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下降了0.7噸/GJ。這一變化不僅為國家的能源節約目標做出了貢獻,也為減緩氣候變化提供了支持。
對于企業來說,特別是化工廠,采用工業余熱回收技術后,其冷卻塔的電耗降低了39%。這種減少不僅降低了電力消耗,減少了運營成本,也提高了企業的環保表現。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室內溫度的波動范圍在這些改進后的供熱系統中被控制在了±1.5℃之間。這樣,居民在冬季能夠享受到更加舒適和穩定的居住環境。
芬蘭赫爾辛基的區域供熱網絡也是工業余熱回收的一個成功案例。赫爾辛基通過多元化的能源回收技術,不僅提高了供熱的穩定性,還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技術支持。
通過工業余熱回收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城市供熱系統不僅在能源利用上取得了突破,更在減少碳排放、降低能源成本、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