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用空間,蓄冷設備的占用空間是業主與設計者應重點考慮的項目,特別是高樓林立的都市地區,寸士即寸金,有時為增加停車位,而放棄采用蓄冷空調系統,因此蓄冷設備的單位可利用蓄冷量所占用體積或面積是衡量蓄冷設備的一項重要指標,應優先考慮占用空間少,布置位置靈活的蓄冷設備。熱損失,在設計蓄冷槽體時應注意:槽體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克服水,冰水混合物或其它冷媒體的靜壓,槽體應作防腐防水處理,同時應防止水的蒸發。對于埋地式蓄冷槽,槽體還須承受泥土和地表水對槽體四周的壓力。 蓄冷槽體一般每天有l—5%的能量損失,其數值大小取決于槽體的面積、傳熱系數和槽體內外溫差。對于埋地式蓄冷槽設計時必須考慮其冷損失,通常換熱系數取0.58~1.9W/ M2.K。槽體材料可選用鋼結構、混凝土、玻璃鋼或塑料。冰蓄冷技術在夏季高溫時降低空調系統的負荷,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廣州冰晶式冰蓄冷供應商
制/融冰率,制冰率(IPF)有兩種定義,一是指對于冰蓄冷式系統中,當完成一個蓄冷循環時,蓄冰容器內水量中冰所占的比例。另一個是指蓄冰槽內制冰容積與蓄冰槽容積之比。而融冰率是指在完成一個融冰釋冷循環后,蓄冰容器內融化的冰占總結冰量的百分比。制冰率與融冰率這兩個概念是冰蓄冷式系統中評價蓄冰設備的兩個非常重要數值 融冰率與系統的配置有關,對于串聯式制冷機組下游的系統,蓄冷設備的融冰率較高;反之,則較低。而并聯系統的融冰率界于兩者之間。吉林冰蓄冷適用范圍冰蓄冷技術的主要在于合理規劃系統運行機制,充分調動冷能貯存與釋放的能力,較大化節約能源。
節電效益不同:1、冰蓄冷,冰蓄冷目前很多地區都有蓄冷專門使用電價,較低只0.08元/度左右,節省電費高達80%左右。2、水蓄冷,水蓄冷一般只能享受低谷電價,額外補助較少,綜合節電效益不及冰蓄冷。綜上,從初始投入角度來講,水蓄冷比較經濟實惠,運行可靠,但由于冰蓄冷相變過程具有等溫性好、蓄冷密度大等優點,相比于水蓄冷,冰蓄冷具有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蓄冷空調技術,是利用夜間電網低谷時段開啟制冷主機,將建筑物空調所需的冷量以冰的方式儲存起來,白天電網高峰時,進行融冰供冷的空調系統。
動態制冰,該系統的基本組成是以制冰機作為制冷設備,以保溫的槽體作為蓄冷設備,制冷機安裝在蓄冰槽上方,在若干塊平行板內通入制冷劑作為蒸發器。循環水泵不斷將蓄冰槽中的水抽出送到蒸發器的上方噴灑而下,在平板狀蒸發器表面結成一層薄冰,待冰層達到一定厚度(一般在3~6.5mm之間)時,制冰設備中的四通換向閥切換,使壓縮機的排氣直接進入蒸發器而加熱板面,使冰脫落。也就是冰的所謂“收獲”過程。通過反復的制冰和收冰,蓄冷槽的蓄冰率可以達到40%~50%。由于板式蒸發器需要一定的安裝空間,因此動態制冰不大適合大、中型系統。冰蓄冷工藝流程中,制冷貯存可通過蓄冷槽、蓄冷罐等設備實現,釋放冷能則通過水冷卻循環實現。
蓄冷溫度與速率,通常蓄冷系統的蓄冷溫度取決于蓄冷速率和這一時間蓄冷槽體的狀態特性,對于外融冰式系統是指內管壁的結冰量。對于蓄冷時間短的蓄冰系統,一般需要較高的蓄冷速率,即指較低的(平均)蓄冷溫度蓄冷;反之,蓄冷速率慢,蓄冷溫度較高。一般情況下蓄冷設備生產廠商都可以提供各種蓄冷速率下較低蓄冷溫度值。 對于蓄冷設備如容器式、優態鹽式,在蓄冷過程的初期會產生過冷現象,過冷現象只發生在蓄冷設備已完成釋冷,內無一點余冰時,其結果是降低了蓄冷開始階段的換熱速率。過冷現象可以通過添加起成核作用的試劑來削減其過冷度值。據國外資料介紹,某種專業技術成核劑可限制過冷度在-3℃~-2℃之間。冰蓄冷技術的應用明顯優化了建筑物的能源消耗結構,提高了建筑物的用能效率,為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湖北封裝冰蓄冷
冰蓄冷技術應用在制冷系統中可增加系統冷負荷的穩定性與可控性,提高系統工作效率。廣州冰晶式冰蓄冷供應商
冰蓄冷在制冷過程中同樣也需要能源,這種供冷方式實現能源的節約與電廠發電、電網供電和供冷的集中方式有密切的聯系。技術發展,這項技術是上世紀初在美國研制并開始應用,但開始并不普及。直到八十年代世界性的能源危機,冰蓄冷的節能優勢才被世人所矚目,而得到普遍的推廣使用。日本能源貧乏,冰蓄冷的市場頗好。該項技術已經成為很多發達國家解決電網供電壓力不平衡的重要強制手段。我國從九十年代開始引進國外冰蓄冷技術,全國現有幾百家單位在使用,已經擁有主要自主知識產權冰蓄冷技術的公司,其自主研發的ICEBANK蓄冰技術系統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是獨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冰蓄冷民族品牌。較早實施的再運營項目使用冰蓄冷技術后,每年能為用戶節省空調運行費用117.7萬元,節約費用比率為36.6%,為國家電網轉移高峰電力338萬kwh,為國家減少1129噸電力燃煤,為環境減1238萬m3的廢氣排放的案例是比較突出的。廣州冰晶式冰蓄冷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