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陰市,《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了解到,當地已篩選出28個“綠島”試點建設項目,涉及工業、農業及服務業,分布在全市各鎮街園區,項目總投資60億元。隨著這些項目的有序推進,江陰將加快實現污染物集中治理,進一步改善和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江陰泉能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籌建的500噸/日一般工業固廢處置項目服務于周莊鎮山泉村及周邊企業,投資9800萬元,主要處置周邊企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毛、廢紗、廢化纖、服裝邊角料、廢棄包裝物以及污水處理廠廢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并利用一般工業固廢處置過程中產生的余熱生產蒸汽供予周邊有蒸汽需求的企業。該項目建成后計劃每日處理500噸一般工業固廢,脫水后每噸熱值穩定的工業固廢可產生約1.8噸蒸汽。項目在解決周邊企業一般固廢處置難、處置成本高的同時,又可以滿足周邊企業的部分能源需求,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綠島模式致力于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河北綠島模式單位
“新生事物發展壯大需要在某些領域突破原有的條條框框。”不少受惠的企業主呼吁,盡快評估“綠島”項目的落地效果,不同部門間打破壁壘,聯合制定相關管理政策、統一行業標準,讓這一服務中小企業的利好政策用好走穩。由于“綠島”試點啟動時間不長,推進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部分地區還存在對“綠島”項目建設需求了解不充分、深入基層調研不夠、地方知曉率不高等問題。再如,部分地區對“綠島”項目理解存在偏差,不符合的項目偏多,一些項目技術、投資、環境可行性還需要進一步論證。江蘇低碳循環綠島模式EPC綠島模式鼓勵城市規劃和建設要以提高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綠島”模式是一種旨在通過共享生產工段或治理設施來降低中小微企業治污成本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模式。該模式鼓勵工藝相似、產污類似、位置相近的小微企業以組團共建共用、牽頭企業代建租用、第三方自建公用等形式進行合作。“綠島”模式還涉及建設共享車間,如酸洗、熔化、涂裝等,以及合理布局表面處理等涉水工段企業集中服務點。此外,該模式還鼓勵建設供多個市場主體共享的污水集中預處理和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項目,以此完善區內小微企業危廢的統一收集、暫存和運輸體系。
實施固廢處置之外,“綠島”試點建設項目還可以借助垃圾焚燒發電實現“變廢為寶”。位于鎮江新區新材料產業園的光大環保能源(鎮江)有限公司,每天早晨,清運車輛都會將生活垃圾匯集到公司,但走在廠區里,空氣中卻聞不到一點兒異味。控制室的墻上,實時顯示著垃圾倉的溫度和負壓。吊機班班長吳瑩介紹說,之所以聞不到一點異味,就是靠著倉內一直保持負壓狀態。焚燒后的生活垃圾如何實現再利用?該公司副總經理郭若軍介紹,生活垃圾經過高溫焚燒后可以產生余熱,以一斗六噸計算,余熱可以產生2000度電。目前該公司收運全市除了句容和丹陽以外其他區域的全部生活垃圾,每天收運量在1300到1400噸左右,按照日處理1450噸生活垃圾的規模計算,一年可以發電1.8億度,實現“變廢為寶”。綠島模式強調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環境挑戰。
8月11—12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支持、中華環保聯合會VOCs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等單位承辦的工業集聚區減污降碳檔次高論壇暨首屆涉VOCs“綠島”項目建設與運營大會(簡稱“大會”)將在美麗的濱海城市——江蘇鹽城舉辦,為期一天半的大會將以“讓共享治污發揮共贏效應”為主題,邀請部委領導、省市領導、專業人士學者和企事業單位等表示共同聚焦研討工業集聚區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涉VOCs“綠島”項目建設與運營等議題開展研討交流,普遍凝聚共識。綠島模式注重建設生態友好型城市,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河北綠島模式單位
綠島模式注重培育綠色文化,提高了全社會的生態文明素養。河北綠島模式單位
江蘇“綠島”項目總體可分工業、農業、服務業三大類。工業“綠島”如南通市御江環保有限公司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運項目,建成后擁有5000噸/年危廢和2000噸/年廢礦物油的收集、貯存、轉運能力,并自行開發了“危廢收集智慧云倉”系統,可將500家中小企業的少量危廢統一收集、統一暫存、統一轉運處理,不只解決了企業危廢收集處理難題,降低了企業處理成本,還較大程度上提高了危廢收集、轉運、處置的規范性和安全性。農業“綠島”如常州市金壇區指前鎮水產智能化養殖尾水凈化處置項目,采用三級凈化工藝,水產養殖戶的尾水可通過管道或生態排水溝渠導入凈化區統一處理,處理后的養殖尾水還能循環使用,有效解決了320余家水產養殖戶、總面積達4500畝的尾水凈化問題,養殖尾水固體懸浮物、總氮和總磷去除率分別達95%、80%和80%,出水水質可達地表水三類標準以上。河北綠島模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