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你擁有一張仿古斷紋倪琴,無論它是哪個系列,你都能感受到通透的琴音。不同系列的倪琴雖然在價格上有一定的差異,但其中比較大的差別取決于琴音的層次變化,音韻變化越豐富,琴的表現力也越強,其價值也越大。譬如雷音系列的仿古斷紋倪琴,整個系列都以松透為基調。“雷·期”多了一分干凈、通透之音,“雷·伴”在通透中又增添幾分勁古之意,“雷·修”在前兩者的音色基礎上更添溫潤之趣。老琴難得,千古斷紋難尋,不妨擁有一張價位適合的仿斷紋倪琴,在慰藉好古之心的同時,體驗倪琴的韻味。古琴的曲目繁多,每首曲子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和內涵。賀州彈奏古琴音樂
雷音系列的雷修級杉木古琴,從選材、取材到校音、合琴再到灰胎、面漆等,全程由倪老師監督制造。校音、合琴環節更是由倪詩韻老師親自把關、操作,以保證其手感、音質。其木胎,皆以老桐木為面,老杉木、老梓木等為底。其漆灰,以鹿角霜生漆傳統手工藝做胎,髹栗色面漆,并采以黑檀等配件。聽之,可聞其聲蒼潤古樸,可感其韻曠遠悠長。該系列倪琴琴腹內有“倪詩韻”親筆簽名,底面機制“雷音琴坊”方章、“雷修”葫蘆章。是一款性價比很高的琴。青島羽鑰古琴移植古琴的演奏技巧高超,需要不斷練習和領悟。
雷修系列倪琴以精品杉木古琴為主,少量珍品桐木古琴為輔,該系列古琴為倪琴的普通演奏古琴。雷修與雷期、雷伴相比,在琴器風格上,有了更多的選擇性,相同風格上,也會較之雷期、雷伴,聲音更加豐富,層次感更強。一張清越、干凈的斷紋雷修,很適合喜愛安靜的琴友,這類古琴在演奏上手感更加細膩,聲音更為溫潤。而一張松透、靈動的斷紋雷修,古意盎然,很適合日常雅集和演奏時使用。老琴不可得,不妨入手一張質美價優的仿斷紋古琴,以慰好古之心。另外,斷紋漆面的古琴,若是換了絲弦演奏,將收獲到不同的驚喜哦!喜好絲弦的琴友,非常推薦入手一張,感受下老琴的韻味。
倪詩韻,當代有名斫琴家,梅庵琴派傳人,師從梅庵琴派傳承人王永昌先生,現為江蘇省古琴藝術(梅庵琴派)代表性傳承人,任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古琴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昆曲古琴研究會理事,同濟大學古琴研習基地主講教授、古琴選修課程負責人。2018年參加在UN總部舉辦的“新百年梅庵元年古琴音樂會”和美國巡演演出。其斫琴有成就,所制古琴世稱“倪琴”,2006年,中國樂器協會民族樂器分會授予倪詩韻“古琴制作名師”稱號;2016年,中華文化促進會授予“中華木作大師(古琴制作)”稱號。古琴的聲音能夠傳達出演奏者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夠感動聽者的心靈。
復古為開新。趙孟頫在自己的畫作《秀石疏林圖》上跋:“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與八法通。若與有人能會此,需知書畫本來同。”其中“書畫本來同”的思想,以書法入畫,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摩詰之境是異曲同工之妙,正是這樣的新思想,使他的繪畫在當時更具文人氣質,余韻十足。倪詩韻用樸實的言語向世人宣告:“我心有琴,琴自會向世人訴說我的心聲。”倪琴亦是如此,大音希聲,返璞歸真。至精至妙處,欲述已忘言。與此同時,倪琴音色蒼古、音亮韻長、出音飽滿,突顯“勻、松、透、潤”的特色,幽邃深遠,致臻“奇”“古”,體現文人琴之傳統。以手撫琴時,下指舒服,上下綽注似有波浪感,層次感強。兼具江南水韻的文人之氣,“琴中有韻,韻中有琴”。彈奏古琴需要細心呵護,才能保持其音色和韻味的完美。杉木古琴雅集
古琴在中國的樂器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它的音樂風格和藝術內涵都深深地烙印在中國文化的基因中。賀州彈奏古琴音樂
父親告訴小詩韻,他年輕時就讀的南通師范,每次校會前有位徐立蓀老師常會彈奏古琴,所以對這樂曲頗為熟悉,父親的循循善誘在倪詩韻心里留下了溫暖的種子。后來,父親還買了一臺收音機送給他,在那個年代這就是奢侈品,足以見得父親對他的寬愛和支持。從此,小詩韻就沉迷于收聽古琴樂曲,一有空余時間就捧著收音機愛不釋手。通過人民廣播電臺每周定時播出的古琴專題節目,他熟悉了《高山》《流水》《瀟湘水云》《梅花三弄》等古琴傳統名曲,知曉了現代古琴大師諸如管平湖、吳景略、查阜西、溥雪齋、張子謙、顧梅羹、衛仲樂等名諱。其實,倪家以前是海門四大家族之一,小時候倪詩韻經常聽奶奶講家族里的故事,每逢納涼時節,每家每戶會拿出擅長的琵琶、弦子、胡琴、簫笛等各式樂器,吹拉彈唱、合奏絲竹。太平天國時期,江南的親戚為保護古籍用大船運來藏于他家祖宅,其中就有常熟瞿家銅琴鐵劍樓藏書。應該說倪詩韻之所以熱衷于喜愛古琴,也是有著家族文化淵源的。賀州彈奏古琴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