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行業超純水設備工藝比較電子行業超純水設備的工藝目前基本上有三種,其余的工藝流程大都是在這三種基本工藝流程的基礎上進行不同組合搭配衍生而來。1、第一種采用反滲透作預處理,再配上電去離子(EDI)裝置,這是目前制取超純水既經濟,又環保,用來制取超純水的工藝,不需要用酸堿進行再生便可連續制取超純水,對環境沒什么破壞性,其缺點在于初投資比較貴。2、第二種采用離子交換樹脂,其優點在于初投資少,占用的地方少,但缺點就是需要經常進行離子再生,耗費大量酸堿,而且對環境有一定的破壞。注意事項: 5.當處理地下水,井水,泉水時,由于鐵錳離子多,硬度大,設計設備時要帶上軟化過濾器。啟東純水設備
三、過濾精度反滲透膜:過濾精度非常高,通常為0.0001微米,是目前過濾精度高的濾芯。它能夠過濾掉細菌、重金屬、有機物、余氯、膠體物等水中有害和有益物質。超濾膜:過濾精度為0.01微米,可以去除膠體、泥沙、鐵銹等大顆粒的雜質以及其它引起渾濁的物質。四、應用領域反滲透膜:主要應用在海水和苦咸水淡化、鍋爐供水、工業純水和電子超純水制備、飲用純水生產、廢水處理和特殊分離過程中。超濾膜:應用范圍更廣,包括作為反滲透設備預處理和超純水制備工藝的終端處理;工業用水處理,如細菌、熱源、膠體、懸浮雜質和大分子有機物的分離;飲用水、礦泉水凈化;以及發酵、酶制劑工業、制藥工業的濃度、純化和澄清等。五、其他特性反滲透膜:具有軟化水質的作用,能將硬水轉為軟水,明顯降低水的雜質。但通常需要通電,并會產生廢水。超濾膜:壽命長,抗污能力強,不用通電,無廢水,可以保留有益礦物。綜上所述,反滲透膜和超濾膜在本質、工作原理、過濾精度、應用領域以及其他特性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在選擇使用哪種膜技術時,需要根據具體的水質要求、處理規模和經濟成本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信陽純水設備處理產水量:根據客戶提供的用水量統計或要求而定。
如何降低EDI超純水設備故障率?EDI超純水設備有著水質好和產水量高的優勢,目前成為了很多大型企事業單位凈化水源的優先選擇,不過EDI超純水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出現一些故障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影響到用水,甚至影響出水水質等,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降低EDI超純水設備故障發生率呢?1.在取得水質后進行全方面的水質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上反滲透系統。2.在進行設計前確定RO進水SDI值。3.如果進水水質變化,需要做出相應的設計調整。4.必須保證足夠的預處理。5.選擇適用于超純水設備的膜元件,醋酸纖維素膜或者低污染膜元件對于處理比較復雜的地表水或污水可能更為適用。6.在水通量的選擇方面,盡量采用一些常用數據。7.在回收率方面,不一定要求靚的多少,適合為宜。8.橫向流速及濃水流速要求盡量的大。9.整個設備的每一項數據都要求標準化。
EDI超純水系統(Electrodeionization)技術是將電滲析技術和離子交換技術相融合,通過陰、陽離子交換膜對陰、陽離子的選擇性透過作用與離子交換樹脂對離子的交換作用,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實現離子的定向遷移,從而完成水的深度除鹽,同時水電離解產生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對離子交換樹脂進行再生,因此不需酸堿化學再生而能連續制取超純水。EDI系統工作原理:1、RO產水進入EDI模塊后被均勻地分配到淡水室中。2、RO膜未脫除的微量離子被淡水室中的離子交換樹脂吸附在膜表面。3、直流電加在EDI模塊的兩端電極,驅動淡水室中的陰陽離子向相應電極遷移至濃水室,從而制取高純水。4、在電場作用下,水分子被大量電離成H+和OH-,從而連續地對離子交換樹脂進行再生。超純水設備是用于滿足各行業需求制取超純水的設備,一般用于光伏半導體、電子元器件、光電材料.
10噸每小時超純水設備真的是10T嗎?制取超純水需要經過預處理系統→一級反滲透系統→二級反滲透系統→EDI系統→超純水,經過每個環節產水量率都是不一樣的,10噸每小時超純水,預處理大概要20噸。預處理產水率**,一級反滲透系統產水率65-70%,二級反滲透系統產水率不低于85%,EDI系統產水率90-95%,達到10噸每小時超純水出力。石英砂過濾器和活性炭過濾器為預處理設備,以保證后續系統的正常運行;一/二級反滲透系統為脫鹽設備,除去水中大部分電解質;EDI系統深度凈化除鹽,使產水符合生產要求,EDI系統裝置采用PLC全自動控制。超純水設備主要特點:5.無酸堿再生設備和化學藥品儲運。 6.設備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黃山純水設備公司
調流閥的使用和變換,及時對其更換能夠更好的提高純水設備的單位產量。啟東純水設備
超純水系統設備常見故障問題及解決方案如下:4.模塊溢出太多氣體、產水的pH值過高或過低:原因:電壓設定太高。處理方法:下降電壓。5.模塊流過過多的電流:原因:①進水電導率過高、②沒有水流過模塊。處理方法:①查看RO產水中的TDS、②確定有水流過組件,不然模塊會被損壞。超純水系統設備常見問題是脫鹽率的下降和產品水量的下降,如果二者或其中之一緩慢地下降,則可能是塵垢或水垢發生的常見現象,可以通過恰當的清洗來處理問題;而偶然或快速的功能下降,則表明處理體系出了問題或操作失當。當發現體系脫鹽率和產水量下降時,首先應該校正外表,從而防止因外表原因導致誤判。這些外表包含電導率表、流量表、壓力表、溫度表等。其次,要對記載的運轉數據進行“標準化”。因溫度、進水TDS、回收率、使用年限和水通量等發生變化,都會引起脫鹽率和產水量的變化。經過計算得到標準化的產水量和脫鹽率,然后與初始的運轉數據進行比較,承認體系有無毛病。啟東純水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