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器接地說明:(1)、接地線設備端采用?4O線鼻子,并用電烙鐵鍍錫;接地線接地銅牌端采用?6/?8O形線鼻子,并用電烙鐵鍍錫。(重要,請勿遺漏此步驟)。(2)、將接地線用螺釘固定在防雷模塊上,防雷模塊的BNC連接到裝置天線ANT接口上,旋轉防雷模塊BNC頭旋轉卡扣,鎖死天線。(3)、將天線的BNC連接到防雷模塊BNC母頭上并鎖死。(4)、注意,天線從線槽穿出接到防雷模塊上的彎曲角度不小于120°。成都引眾數字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著先進的發展理念,先進的管理經驗,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要求自己,不斷創新。時間同步是我們高科技社會的,支持有線和無線通信以及互連。石化行業時間同步裝置供應
中國自主研發、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獨特的雙向授時模式為汶川大地震中救援通信做出了重要貢獻。北斗系統鮮明的特色,有源定位和短報文通信,這是中國北斗系統的創舉。北斗授時系統的雙向授時模式:在雙向授時模式下,用戶向中心站發起授時申請,中心站再將時標信號通過衛星轉發給用戶。用戶將接收到的時標信號原路返回,由地面中心站計算出信號單向傳播時延,再把時延信息發送給用戶。雙向授時可以更精確地反映時延信息,授時精度更高。這是其它衛星導航系統所不具備的。簡單來說,就是別的衛星定位系統只能知道“在哪兒”,北斗還能知道“在干啥”。石化行業時間同步裝置供應目前,引眾自主研發的YZ-9820時間同步裝置已經成為發電廠、變電站、通信等行業炙手可熱的授時設備。
YZ-9100時間同步監測系統精確統一的監控系統、智能裝置、調度系統以及各類數據管理應用系統有效工作的前提,在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精確統一的對時可以實現在統一時間基準下對運行監控數據和故障數據進行分析,幫助運行人員及時準確地分析事故原因和經過。如果對時系統不準確,不僅會影響眾多設備的有效工作,還將影響故障后事故的分析與處理,給電網的安全運行帶來嚴重隱患。因此,時鐘的統一和精確是保證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提高運行水平的一個重要措施,是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基本要求之一。調自〔2013〕82號文《國調中心關于加強電力系統時間同步運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實現系統級的時間同步狀態在線監測功能”。調自〔2014〕53號文《國調中心關于強化電力系統時間同步監測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電力系統時間同步監測遵循分級管理的原則,各級調度控制中心監測管理直調廠站和下級調度的時間同步狀況,廠站監控系統監測管理站內主要二次設備的時間同步狀況。通過分級時間同步監測系統,實現對電力系統時間同步的閉環管理”。
YZ-9820時間同步裝置功能說明前面板設有10個指示燈(運行、總告警、時脈沖、分脈沖、秒脈沖、電源1、電源2、時鐘源1、時鐘源2和時鐘源3)、1面LCD顯示屏和9個按鍵(↑、↓、←、→、○、確認、取消、F1和F2)。裝置正常工作時,顯示此刻的年、月、日、時、分、秒,以及正在同步的衛星GPS或北斗,顯示跟蹤的星歷數。按“確認”鍵進入相應的信息菜單,按“取消”鍵可返回上級菜單,按“↑”、“↓”鍵上、下移動光標,按“←”、“→”鍵前、后翻屏。裝置可顯示的相關信息。5min無按鍵操作,自動息屏。授時精度時鐘同步推薦廠家,成都引眾,一家專注衛星授時同步時鐘的廠家。
YZ-9000時間同步裝置安裝引眾公司生產的YZ-9000時間同步裝置均采用19"標準機箱結構,分1U、2U和4U三種規格。可以集中組屏,也可分散組屏。裝置的電源線、告警線以及電信號輸入/輸出線都接至屏柜的端子排內側,通過接線端子外側連接到其他設備。天線、網線、光纖線直接連至裝置。5.2裝置電源及地線接入裝置可以雙電源供電,也可單電源供電。通常情況下,雙電源供電采用一個直流、一個交流,單電源供電優先采用直流。裝置采用的電源模塊是寬輸入范圍的,滿足交流88V~264V和直流88V~264V輸入,無需在訂貨時做特殊說明。每個裝置的電源輸入部分都有裝置的接地螺栓,采用2mm2以上的多股接地線可靠地接至屏柜的接地銅排上。YZ-9000主要應用在電力綜合自動化方向,為電廠、變電站、調度機構提供了多種類型的時間同步接口。錄像機時間同步裝置推薦廠家
成都引眾提供世界上精確、穩定、可靠的衛星同步授時產品。石化行業時間同步裝置供應
衛星GPS/北斗衛星天線天線安裝說明1安裝輔材及工具天線安裝過程需要用到以下輔助材料及工具。(1)穿線管,用于天線安裝過程走線。(2)電鉆及鉆頭,鉆頭宜選用8mm口徑。用于天線支架及底座的固定。(3)托線盤,榔頭,活動扳手等基礎工具。2安裝位置的選擇:(1)每兩個天線接收裝置之間的位置距離應不小于2米。(2)原則上,天線接收裝置應安裝于可見360°天空處。(3)天線接收裝置應安裝于避雷針45°下傾角保護范圍內。(4)在多雷區域,天線接收裝置應安裝于避雷針30°下傾角保護范圍內。(5)不能與其他無線發射、接收裝置距離過近,保持兩米以上,避免信號干擾。石化行業時間同步裝置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