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培訓計劃
在完成系統布線并開始設備安裝后,即向甲方和業主介紹整個系統的概況及性能、特點、設備布置情況和相互之間的關系等,讓甲方和業主對整個系統有一個***的認識。
在整個系統驗收前后,安排有關人員在進行培訓。
1.4. 培訓形式
公司指派技術人員向相關人員講解系統的原理、功能、操作及維修保養要點;
向受訓學員提供和解釋有關設計文件及圖紙等資料,使學員對系統的各個方面都能熟練掌握;
針對系統的具體操作一一指導,使相關人員掌握技術要領;
對學員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
LED光源通過多***盤(MPD)和物鏡聚焦到樣品表面上,從而反射光。氮化鎵輪廓儀
輪廓儀白光干涉的創始人:
邁爾爾遜
1852-1931
美國物理學家
曾從事光速的精密測量工作
邁克爾遜首倡用光波波長作為長度基準。
1881年,他發明了一種用以測量微小長度,折射率和光波波長的干涉儀,邁克爾遜干涉儀。
他和美國物理學家莫雷合作,進行了***的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否定了以太de 存在,為愛因斯坦建立狹義相對論奠定了基礎。
由于創制了精密的光學儀器和利用這些儀器所完成光譜學和基本度量學研究,邁克爾遜于190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氮化鎵輪廓儀出廠價輪廓儀可用于Oled 特征結構測量,表面粗糙度,外延片表面缺 陷檢測,硅片外延表面缺 陷檢測。
輪廓儀的性能
測量模式
移相干涉(PSI),白光垂直掃描干涉(VSI),單色光垂直掃描干涉(CSI)
樣 品 臺
150mm/200mm/300mm 樣品臺(可選配)
XY 平移:±25mm/150mm/200mm/300mm,傾斜:±5°
可選手動/電動樣品臺
CCD 相機像素
標配:1280×960
視場范圍
560×750um(10×物鏡)
具體視場范圍取決于所配物鏡及 CCD 相機
光學系統
同軸照明無限遠干涉成像系統
光 源
高 效 LED
Z 方向聚焦 80mm 手動聚焦(可選電動聚焦)
Z 方向掃描范圍 精密 PZT 掃描(可選擇高精密機械掃描,拓展達 10mm )
縱向分辨率 <0.1nm
RMS 重復性* 0.005nm,1σ
臺階測量** 準確度 ≤0.75%;重復性 ≤0.1%,1σ
橫向分辨率 ≥0.35um(100 倍物鏡)
檢測速度 ≤ 35um/sec , 與所選的 CCD
我們的輪廓儀有什么優勢呢
世界先進水平的產品技術
合理的產品價格
24小時到現場的本地化售后服務
無償產品技術培訓和應用技術支持
個性化的應用軟件服務支持
合理的保質期后產品服務
更佳的產品性價比和更優解決方案
非接觸式輪廓儀(光學輪廓儀)是以白光干涉為原理制成的一款高精度微觀形貌測量儀器,可測各類從超光滑到粗糙、低反射率到高反射率的物體表面,從納米到微米級別工件的粗糙度、平整度、微觀幾何輪廓、曲率等。(本段來自網絡) 幾何特征(關鍵孔徑尺寸,曲率半徑,特征區域的面積和集體,特征圖形的位置和數量等)。
NanoX-2000/3000
系列 3D 光學干涉輪廓儀建立在移相干涉測量(PSI)、白光垂直掃描干涉測量(VSI)和單色光
垂直掃描干涉測量(CSI)等技術的基礎上,以其納米級測量準確度和重復性(穩定性)定量地反映出被測件的表面粗
糙度、表面輪廓、臺階高度、關鍵部位的尺寸及其形貌特征等。廣泛應用于集成電路制造、MEMS、航空航天、精密加
工、表面工程技術、材料、太陽能電池技術等領域。
使用范圍廣: 兼容多種測量和觀察需求
保護性: 非接觸式光學輪廓儀
耐用性更強, 使用無損
可操作性:一鍵式操作,操作更簡單,更方便
測量模式:移相干涉(PSI),白光垂直掃描干涉(VSI),單色光垂直掃描干涉(CSI)。福建輪廓儀國內用戶NanoX-2000/3000 系列 3D 光學干涉輪廓儀建立在移相干涉測量(PSI)、白光垂直掃描干涉測量(VSI)和單色光。氮化鎵輪廓儀
輪廓儀產品應用
藍寶石拋光工藝表面粗糙度分析(粗拋與精拋比較)
高精密材料表面缺 陷超精密表面缺 陷分析,核探測
Oled 特征結構測量,表面粗糙度
外延片表面缺 陷檢測
硅片外延表面缺 陷檢測
散熱材料表面粗糙度分析(粗糙度控制)
生物、醫藥新技術,微流控器件
微結構均勻性 缺 陷,表面粗糙度
移相算法的優化和軟件系統的開發 本作品采用重疊平均移相干涉算法,保證了亞納米量級的測量精度;優化軟件控制系統,使每次檢測時間壓縮到10秒鐘以內,同時完善的數據評價系統為用戶評價產品面形質量提供了方便。 氮化鎵輪廓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