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魚苗批發、河北省淡水魚苗批發、內蒙古自治區淡水魚苗批發、山西省淡水魚苗批發、陜西省淡水魚苗批發、遼寧省淡水魚苗批發、吉林省淡水魚苗批發,漁場直供,淡水魚苗,魚苗夏花,觀賞魚苗,放生魚苗,特種魚苗,常年供應、出售、批發、求購、價格咨詢、全程提供技術支持,長期以市場較格、實際優惠廣大客戶。
品種大全:(新疆特產冷水魚苗:梭鱸苗 (九道黑), 喬 爾 泰 (狗 魚)苗 ,丁 桂 魚苗 (黑 魚),精品河鱸魚苗 (五道黑),貝加爾雅羅魚。黑龍江特產冷水魚苗:哲羅魚苗(哲羅鮭),細鱗魚苗(細鱗鮭),七彩鮭魚苗(美洲紅點鮭),江苗(山鲇魚苗),北極茴魚苗,褐鱒苗(亞東鮭),山女苗,虹苗,鱘鰉魚苗,老頭魚苗,柳根魚苗。)
一、葛氏沙塘鱧(老頭魚)的特征
葛氏沙塘鱧(老頭魚)(Perccottus gleni Dybowski,1877)屬沙形總目沙形目假虎魚亞目塘緩科,俗稱“老頭魚”、“山胖頭”、“還陽魚”,為小型底棲肉食性魚類。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黑龍江、圖門江以及遼河水系,是我國北方地區一種小型土著魚類。體粗短,略呈紡錘形,前部呈圓筒形,后部側扁。頭大而平扁,吻尖而平扁。口上位,斜裂。下頜稍突出。眼中等大。鱗中等大,頭和鱧蓋均有鱗,無側線。體背部和體側黑褐色或綠褐色,腹部較淡。體側有褐緣色不規則橫條紋。生殖期雄魚體上出現孔雀綠色的婚裝,背鰭出現白色斑點。
喜棲息于江河小支流靜水處,尤其是水草叢生的泡子里。耐缺氧。越冬能力強,在水較淺的泡沼中能安全越冬,故被譽為名為“還陽魚”。主要以昆蟲幼蟲、甲殼蟲幼蟲和小蝦為食,較大個體也食幼魚。一般體長達6cm的2齡魚始性成熟,產卵期為6月初至7月。產卵適宜水溫為16~20℃,卵產出后粘附于水生植物上。雄魚有保護卵孵化的習性。葛氏沙塘罐由于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刺少且營養價值較高,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已成為廣大消費者*喜好的水產品之一,極具市場開發潛力。
二、研究簡介
在國外對于葛氏沙塘鱧(老頭魚)的研究相對深入,Harka,a.Sallai,Z描述了分布在匈牙利葛氏沙塘鱧(老頭魚)的形態結構。LitvinovA.C等研究發現葛氏沙塘鱧(老頭魚)可攝食搖蚊的幼蟲、魚和魚卵,雌魚一般在2齡性成熟,懷卵量與年齡正相關等研究發現,葛氏沙塘鱧(老頭魚)懷卵量由1齡的884個增加至2齡的37056個;產卵期為5月初至7月,其中6月*盛;生殖期雄魚體上出現孔雀綠色婚裝,背鰭出現白色斑點;Szito,A.Harka,A對葛氏沙塘鱧(老頭魚)的食性和冬季休眠進行了探討。
在國內對于葛氏沙塘鱧(老頭魚)的研究較為單一,較早研究只見形態、分類和生態分布等方面,1995年張覺民對葛氏沙塘鱧(老頭魚)的形態分類、生物學特性、生態分布及經濟價值進行了部分敘述。近幾年對葛氏沙塘的研究進一步深化,特別是人工養殖的初步研究和試驗等方面。
2.1關于對葛氏沙塘鱧(老頭魚)的染色體組型研究
陳輝、趙文閣等在2010年利用空氣干燥法,對采自松花江支流的葛氏沙塘望(Perccottus glenii)染色體數目及組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葛氏沙塘鱧(老頭魚)的染色體數目為2n等于44條,n=22。染色體總臂數(NF)為82。其中,亞中部著絲點染色體為18對,亞端部著絲點染色體為1對,端部著絲點染色體為3對。核型公式為2n=36sm+2st+6t。根據染色體形態分析的結果,沒有發現性染色體的存在。
2.2生物學特性與養殖前景展望
楊培民,胡宗云等于2008年對葛氏沙塘繳的生物學特性與養殖前景展望進行了描述和研究,描述了形態特征、生活習性、攝食習性、繁殖與生長,特別是其越冬習性,在水面封冰時,葛氏沙塘望常棲身于半球形冰洞里,洞口位于水中,其下方常有茂密的水生植物,洞中充滿了小冰塊和空氣,溫度接近于零度。當砸開冰面,直接將沙塘罐從冰洞中拖出時重新放入深水中便能蘇醒過來,并開始游動。故被譽名為“還陽魚”。作者還對葛氏沙塘緩的養殖前景進行了展望,認為其市場前景廣闊,養殖條件要求低,易于推廣,但基礎研究和人工繁育技術研究急待展開。
2.3池塘養殖實驗
卓玥,唐曉東等在2005年進行了葛氏沙塘鍵池塘單養實驗,在面積4畝的常規池塘,放養平均規格30g(20-45g)魚苗120kg,飼料使用豆餅粉、玉米粉、魚粉及絞碎的雜魚,日投2次。10月20日出塘,共出塘395kg,平均規格105g,成活率95%,總產值6320元,利潤710元。
2.4人工繁殖及養殖意義
金廣海,劉義新,楊培民于2009年4-7月對葛氏沙塘鱧(老頭魚)進行人工繁殖研究,共獲苗4.87萬尾,混合使用DOM、LRH-A2、HCG等3種催產劑能較好地達到催產效果,受精率90%以上,采用水泥池靜水充氣孵化,孵化率85%以上,在實驗過程中進行了親魚收集、運輸、成熟親魚的選擇、人工催產、產卵、人工孵化、魚苗培育等工作。討論了葛氏沙塘鰭的親魚培育、葛氏沙塘鏡的催產時間與水溫、人工魚巢與孵化方法、苗種培育等方面內容。
2.5斷食與復食對體重的影響
夏玉國,李勇等于2012年對平均初始體重為78.43g的葛氏沙塘鮑進行了40d養殖實驗,以檢驗其繼饑餓后的補償生長。實驗共設5個處理組,4組魚分別被饑餓5d、10d、15d、20d后再恢復正常投喂作為實驗組,1組正常投喂作為對照組。實驗結果顯示:成體葛氏沙塘繳在斷食5d后,體重開始下降;在斷食10d、15d、20d后,葛氏沙塘繳體重與非斷食組均產生顯著性差異,且體重隨斷食天數的增加下降更加明顯。斷食5d組到25d時體重已超過非斷食組;斷食10d組在25d時葛氏沙塘已基本恢復到斷食前生長水平;在30d時體重已和非斷食組接近;斷食15d組在35d時體重已超過斷食前水平;斷食20d組在40d時已恢復到斷食前生長水平。
2.6胚胎發育
夏玉國,李勇等在2011年5月~6月對葛氏沙塘罐的胚胎發育進行了初步觀察和研究,兩條雌魚卵3937粒,孵出仔魚2890尾,孵化率為73.4%,從受精卵到仔魚孵出經歷時間平均為127h20min,觀察葛氏沙塘鱧(老頭魚)胚胎發育可分為受精卵、胚盤形成、卵裂期、囊胚期、原腸期、神經胚期、尾芽期、出膜前期和出膜期九個階段25個時期。葛氏沙塘罐卵為黏性卵,采用瓦片作為魚巢材料效果較好,從孵化率來看,這種硬質巢材對其胚胎發育較為有利。
討論葛氏沙塘罐受精卵孵化水溫與孵化率的關系。試驗中孵化水溫與之前報道的相比偏高,但孵化時間差異不大,而孵化率有所提高。
2.7前景展望
為增加優良養殖品種,調整淡水漁業產業結構,推廣人工養殖技術需要,應該進一步豐富對葛氏沙塘鱧(老頭魚)的研究,今后還應開展對葛氏沙塘醴的生活環境、種質資源調查、餌料利用與肥滿度及生長速度、呼吸與耗氧量等生物學特性,降溫與致死率、肌肉組分季節變化等抗寒相關實驗,毒理實驗,催產孵化、魚苗培育、魚種飼養等人工繁育技術、成魚飼養、魚病防治等方面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