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鮭魚,學名棕鱒,原產歐洲,在我國僅分布于西藏亞東縣,屬冷水魚類,西藏自治區的二級保護動物。然而由于“高海拔”、“溫”、“受精卵奇少”、“孵化期超長”、“馴食成活率偏低”等原因,這種魚的人工繁育與養殖一直受到限制,未能形成有效產業。針對上述問題,本項目在親魚培育、人工催產授精、控溫孵化、開口馴食等關鍵技術上逐一突破,集成創新亞東鮭魚規模化人工繁育關鍵技術,為亞東鮭魚的產業化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和物質基礎。
主要成果如下: 1. 創建了科學的亞東鮭魚親魚繁育配組技術 采用形態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和轉錄組學等技術手段,評估了繁育親魚的遺傳結構和遺傳多樣性,按照遺傳變異水平和親緣關系狀況,建立了繁育親魚科學合理配對技術,有效緩解了近交衰退。
2. 開發出高效的人工授精技術 根據亞東鮭魚所處的獨特地理與氣候條件,結合亞東鮭魚的適應性進化特征,開發出了適合亞東鮭魚的人工授精平衡鹽溶液和人工授精技術,使亞東鮭魚的受精率從60%提高至95%。
3. 研發人工控溫條件下的批次化孵化技術 研發了國內套冷水魚的現代化、集約化立體加溫循環水孵化系統,發展了相應孵化技術,實現了亞東鮭魚受精卵的高效、規模化、可控化孵化。
4. 建立了高效的開口馴食技術 通過對亞東鮭魚開口馴食前的魚苗暫養、開口馴食時間選擇、開口餌料選擇與投喂、馴食期間的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成熟的亞東鮭魚苗開口馴食技術,馴食成活率提高了50%。 本項目發表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幫助亞東鮭魚年產業收入超1000萬元,使亞東鮭魚產業成為亞東縣脫貧奔小康的四大特色產業之一,助力亞東縣成為西藏個脫貧摘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