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魚作為世界范圍內高檔的養殖品種,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由于天然鱘魚資源緊缺,20世紀70年始逐漸進行人工養殖研究,但國內鱘魚人工養殖起步晚,養殖模式研究處于起步階段。鱘魚作為現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動物之一,具有生長快、個體大、病害少等養殖優點。
20世紀70年始,國內外逐漸對鱘魚進行人工養殖研究。國內鱘魚人工養殖起步晚,養殖模式研究處于起步階段,養殖方式粗放,容易受自然條件影響。國內對史氏鱘、達氏鰉等進行養殖開發,先后引進國外品種如:俄羅斯鱘、西伯利亞鱘、小體鱘、歐洲鰉、、閃光鱘等進行人工養殖。國內試養的鱘有十幾種,經過近些年的養殖發展,達到一定規模養殖的種類主要有史氏鱘、鱘鰉雜交種、西伯利亞鱘和,占鱘養殖總產量的90%以上。
為了使單位水體面積有更大的經濟效益,鱘魚可以與其他魚類搭配進行池塘混合養殖。鱘魚混養一般為了調節水質,可放少量鳙魚、鰱魚來控制浮游生物,也可將和其他鱘魚混養,但是一般不能將鱘魚和鯉魚混養,因為鱘魚搶食能力遠不如鯉魚,同塘養殖會影響鱘魚的生長。
池塘混合養殖時放養的鱘魚魚種不宜太小,每尾體重應該大于100克,放養前應對魚種浸泡消毒,一般可用2%~3%水浸泡5~10分鐘。
混合養殖的日常管理要注意巡塘,每天早、中、晚巡視池塘3次,進行水溫、溶氧的測定并記錄,觀察魚的活動狀況以及攝食情況,由于鱘魚的窒息點高,池塘缺氧時鱘魚的反應也不如其他家魚明顯,因此一定要認真觀察各種同池魚類的反應,特別是夏季高溫和雷雨天氣時更要加強巡視,以便及時制止浮頭,以防發生泛池死魚。
在選擇養鱘魚混養模式時,可以采用池塘流水養殖,池塘流水養殖對養殖水源依賴性強,由于鱘魚對養殖水質要求較高,需要不斷更換養殖水體,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水資源浪費。傳統養殖池塘已無法滿足鱘魚節能高效養殖,加強循環水生態池塘建設,控制養殖生態環境穩定生產高品質無公害鱘魚產品,未來將成為一種較好的鱘魚養殖系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