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巴魚,學名烏蘇里擬纜(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硬骨、形目、、擬鰭屬。特種中型經濟魚類,習底棲,生活于水流緩茫的河道中。該魚環境中主要以底棲動物為食,3年可性成熟,體長20cm左右,產亂期在6月中至7月末,懷卵里較少。目前它是該科魚類中生長速度最快的種類,個體長度可達1m。其脂肪含量高,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1產卵前的準備
在給牛尾巴魚做人工催產之前,要做的主要有三點,分別是產卵池的準備,親魚的捕撈、親魚的挑選和運輸。
1.1產卵也的準備
在做催產之前需要給產卵池進行清洗,去余池中的雜物,產卵也一般為圓產卵池,池深1.5m左右,直在5m左右。采用上注水下出水的排水給水模式。在池子清洗完畢之后,需要把魚陰安置好,給池子注入新水,一般水深不超過,25cm,方便倒魚進行催產。
1.2親魚的捕撈
在親魚的捕撈中,一般由10個人來協作完成,6人池的岸邊拉網,4人池中踩陰捕撈親魚,為了方便運輸,一般由遠離車路的池子的另一端開始拉網,具體的大小有池子的大小決定,沒有一個固定標準。拉完成之后,需要采用4顆鋼筋把網固定起來,方便選魚。
1.3親魚的選擇和運輸
在魚池中很多情況下回搭配混養多種魚類,所以在捕撈完畢之后,我需要進行挑選親魚,雌魚挑法出腹大,仰腹可見卵巢輪廓(生突較短,生殖孔擴張(寬而圓),手摸魚卵腹部樓軟且富有彈生,無傷體,體重100g以上的個體;雄魚腹部不膨大、尾柄細長,生殖突尖而細長(0.1cm左右),生殖孔鎖,精呈鋸齒狀,不易擠出精液,體質健灶,體表無傷,尾重在250g以上為雄性親魚。而在運輸過程中,運輸師傅車速不宜過快,還要進行打氧,每個直為60cm左右的運輸桶大約可裝150尾左右的親魚,倒人已準備好的產卵池中安置好的漁中,每個池子控制在500尾左右。
2親魚催產劑的注射
親魚的催產是牛尾巴魚人工繁殖的重要環節。催產的水溫一般在20C以上(穩定在22~24C范圍內)時,對牛尾巴親魚進行催產。采取背鰭基部垂直兩次注射,進針深度1cm左右。每千克雌親魚注射RHL-A25~10微克+HCG1500~2000單或者LRH~A235微克+DOM'5毫克,次主射總注劑量的20%~30%,間隔20小時注射余量,雄魚一次主射,劑量為雌魚劑里的一半。按雌雄比例(1.5~3):1配組。水溫20~24C時,效應時間為24小時左右。注射完畢之后需要給予親魚流水刺激,池中保持微流水,流里在10-30立方米每小時,以便更好催產成力,注水期間應時常注意水不能益出池子。池中溶解氧保持大于5.5mg/L。保持環境安靜,避光。
3人工授精
由于牛尾巴魚親魚發情行為不明顯,在催產24小時左右以后,每隔2-3小時適時地對親魚進行檢查,待達到效應時間將雄魚捕出取精(殺死雄魚,取出精巢,用細紗布捋其搗碎,采用精子活化液,活化精子,使精子活力在85%以上),對成熟好的雌魚捕出擠卵(卵為橘黃色,卵怪平均20毫米)進行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擠卵是應注意不能把池水帶入盆中,以免影響受精率,在受精過程中,應用硬雞毛不停的攪拌,以免更好受精。
4孵化與出苗
4.1孵化
將受精卵已準備的魚巢上(一般為80cm*80cm因片)放入水泥孵化也中孵化,布卵密度在1.5萬~30萬萬粒m,每保孵化中控制網片數量24到28個,不超過28個。孵化水溫保持在20℃以上,在22~24C之間,孵化期間保持微流水狀態,溶解氧在6.0毫克/升以上,而在出水口一端,應不斷給過濾網進行刷先,以免阻塞。在孵化到35時左右時,應給圓片消毒一次,采用溶液浸泡約B0秒左右,取出放入新的孵化池中,防止器菌發生;同時要避免陽光直射。在孵化水溫20~24℃時,從受精到出膜時間為60~70小時,平均孵化綠約80%;而潘志偉等(2005)采用15~17C水溫孵化、受精卵至出膜時間96個小時;二者孵化溫均在1440~1630度·小時范圍內。
4.2出苗
當仔魚全部孵出后把片移除,剛孵化出膜的牛尾巴仔魚聚集在孵化池的四個角落,全長僅為6.0mm 左右,形似蝌蚪,卵黃囊碩大并以其為營養,體質弱嫩,不能自由游泳;應及時打撈出轉移魚苗暫養池中暫養5-7天后,仔魚全長可達1.0cm卵黃囊大大縮,仔魚開始開口攝食,此時可進行魚苗培育,但暫養時,要求水質清潔、溶氧充分,還要避免陽光直射。
5魚苗培育
魚苗培育主要是將水花培育成2.5~3.5cm的夏花魚苗,可選擇在水泥池池塘]箱中進行,本文以池塘培育作介紹。
5.1池塘消毒
選擇水質良好水源充足無污染的魚池,面積667-2000m2,消毒須選擇晴天進行,放養~15天,每667mm 用生右以50-75kg現票日粉7~10kg浴解化漿后全把油。坦塘消毒5大后將水值60cm~70cm,每667m施基肥150-200kq腐深的人首類,以培水質,增加水中生物餌料。
5.2放養密度
牛尾巴魚池塘投放密度2萬~3萬尾/667m 的水花,投放一定數里的鮮、躺魚息花或魚種,鮮、第比例為3:1,以調節水質。
5.3投喂
采用肥水(浮游動物大里繁殖)下塘與人工投喂飼料相結合的飼養技術。魚苗下塘后以人工培養的浮游辦物為食,約可維持5天左右,而從第5天開始進行人工投喂,在以后的5大雍邊潑豆漿,每日次,每次每667m21左右,而在達第10天時可以開始潑池顯漿粉料混臺料,每日四次,每次每667m21桶左右,每相中加人一碗粉料混勻可;在喂養達15天時可完全潑灑粉料,每日四次。當然還需要根據天氣變化,魚苗的攝食情況靈活調整投喂量;而在投喂時可適當的加入微生物制劑如光合細菌等作為飼料添加,一方面可防止水體惡化,同時也可以增強魚體抗病率;加強培育期間的水質管理,定期加注新水。
5.4分池
經過20天左右的培育之后,可長成2.5~3.5cm的夏花苗,成活率在95%左右。停食拉網鍛煉后分池進行下一階段的飼養,避免密度過大影響生長。此魚具有集群性和避光性,在培育池中可栽種一定量的水草充當遮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