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黑龍牛尾巴魚銷售公司,黑龍江產地冷凍牛尾巴魚,速凍牛尾巴魚加工廠

發貨地點:吉林省長春市

發布時間:2025-02-20

留言詢價 我的聯系方式 在線洽談

詳細信息

  1.牛尾巴魚養殖有哪幾種主要方式?

  牛尾巴魚的養殖主要有池塘主養、池塘套養、網箱養殖及稻田養殖等方式。

  2.牛尾巴魚池塘養殖有哪些技術要點?

  (1)池塘清整:池塘面積5~8畝,水深1.5~2米為宜。冬天魚種并塘或成魚出池后,排干池水,清理塘底淤泥,并曝曬塘底。開春后,清整塘基,每畝用150~225千克生石灰化成漿在全池均勻潑灑,進行干法清塘消毒。第2天加注水至池水深1.5米,第3~4天施放300~400千克/畝發酵腐熟的有機肥,以培育天然餌料生物,經過7~10天,待生石灰毒性完全消失后便可投放魚種。

  (2)魚種放養:放養時間在4月份,放養密度一般為每畝放養尾重10~20克的牛尾巴魚種1500~2500尾,魚種放養前用3%~5%的水浸洗10~15分鐘。10天后,每畝水面再投放規格50克/尾左右的鰱、鳙魚種1000尾和1齡草魚種200尾。

  (3)營養與飼料投喂:水溫15℃以上時開始投餌,用新鮮的小雜魚、蝦、螺等為餌料,用絞肉機制成肉糜,也可用刀剁碎后定點投喂。亦可投喂海水冰鮮魚,牛尾巴魚規格小的時候,投喂冰鮮魚魚漿,規格大的時候投喂冰鮮魚粒或魚塊。先沿池塘四周投,引誘攝食。以后逐漸縮小范圍,慢慢引誘到餌料臺上攝食餌料。經過7天馴養,每天投喂兩次,達到定時、定點在餌料臺上投喂動物性餌料的目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日投兩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3%。5月中旬以后,日投喂3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5%~8%,視魚的攝食狀況適當調整。

  投喂配合飼料馴養牛尾巴魚可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開始馴化時可在原有魚、蝦、螺肉糜中加入10%配合飼料,以后相應增加配合飼料量,經過約10天馴飼后,可完全投喂配合飼料。

  (4)日常管理

  A.水質管理:池塘前期水深0.8~1.2米,后期1.2~1.5米,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高溫季節,投餌量增大,水質變化快,要及時加注新水,并開啟增氧機,保證池水的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在養殖過程中每半月施用1次生石灰,每畝用15~20千克全池潑灑,控制池水pH值以創造有利于牛尾巴魚生長的環境。

  B.巡塘:經常巡視池塘,觀察池魚動態。每天要早、中、晚巡視池塘3次。黎明時觀察池魚有無浮頭現象,白天可結合投飼料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池魚活動和攝食情況。近黃昏時檢查全天攝食情況,有無殘剩飼料,有無浮頭預兆。

  C.防逃:掌握池水注排,保持適當水量,防止逃魚。平時要隨著魚體生長,結合調節水質,適時增加池水量。

  3.如何進行池塘套養牛尾巴魚?

  常規的商品魚池中天然餌料資源豐富,浮游生物、水蚯蚓、小魚蝦、水生昆蟲等含量較多。套養牛尾巴魚,既不增加池塘的投餌量,又可獲得一定產量的牛尾巴魚;既不影響池塘主體魚類的養殖,又可以攝食池塘內小魚蝦、水生昆蟲等,對清除池塘中的野雜魚也有較大作用。投放牛尾巴魚魚種規格為2~3厘米,每畝放養500尾左右。注意在防治其他主養魚類的病害時,應避免使用對牛尾巴魚有害的藥物,以防影響牛尾巴魚的生長。

  成魚塘或親魚池套養牛尾巴魚不僅能增產增收,而且牛尾巴魚能吞食寄生在魚體表的錨頭鳋及水中的橈足類幼體,有利于減少魚病的發生。

  4.牛尾巴魚網箱養殖有哪些技術要點?

  在湖泊、水庫、河溝等水體中開展網箱養殖牛尾巴魚,能有效地利用水體,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其技術要點為:

  (1)網箱設置:網箱由聚乙烯制作而成,網衣網目一般要求在2.0~3.0厘米,網底網目為1.5厘米,網箱的規格以12~24米2為宜,箱深在1.5~2.0米。

  用竹或木條制作框架,將網箱安置于框架內,用圓柱體的泡沫作浮子,網箱底部用鵝卵石作沉子,以使網箱隨水位漲落而升降。網箱設置水域的水質要求活爽,溶氧較高。在魚種放養前一周將網箱放入水中,使網箱壁黏附藻類,減少魚體的擦傷。網箱之間的距離在2~3米。

  (2)魚種放養:網箱養殖牛尾巴魚一般投放大規格魚種,魚種下箱前需5%的水浸洗魚體,以殺滅寄生蟲和病菌。網箱養殖牛尾巴魚密度一般在150~300尾/米2。也可適當搭養一些團頭魴和細鱗斜頜鲴,以充分利用餌料,凈化網箱水質。

  (3)餌料投喂:牛尾巴魚為肉食性魚類,可以投喂小魚、小蝦、畜禽加工下腳料等動物性飼料,也可投喂菜餅、麩皮、豆渣等植物性飼料。有條件的,可投喂全價顆粒飼料。一般每天投喂兩次,9:00-10:00、16:00-18:00各投喂1次。每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3%~6%。

  (4)日常管理:要注意觀察魚的活動和攝食情況,以調整投餌量。定期(一般5~7天)清洗網箱和周圍的附著物,保持水體的對流。檢查網箱是否損壞,防止逃魚。另外注意水位的變化,遇到問題及時解決。

  (5)魚病防治:網箱養魚在魚病防治上要堅持以防為主,經常用漂白粉或銅與亞鐵合劑(5∶2)掛袋,一般每星期更換1次,以保證魚體健康生長。

  (6)適時捕撈上市:根據市場行情和魚體生長情況,適時起捕上市,提高養殖效益。

  5.如何進行牛尾巴魚稻田養殖?

  首先要加高加固田埂,使田埂高0.8~1米,田埂寬0.4~0.5米。然后要開挖魚溜、魚溝,魚溜深1.5~2米,長方形或正方形,占稻田面積的8%~10%;魚溝縱橫于稻田,深0.5米,寬0.3米,與魚溜相通,約占稻田面積的2%~5%。如果以深溝代替魚溜,則溝寬為1.5~2.5米,深1.5~2.0米,約占整個稻田面積的10%~15%。

  6.牛尾巴魚稻田養殖有哪些技術要點?

  稻田養殖牛尾巴魚是以稻為主,稻魚兼作,充分挖掘稻田的生產潛力,以魚促稻,稻魚雙豐收。其養殖技術要點主要為:

  (1)設置好進、出水口攔魚設施:在稻田的進、出水口要安裝攔魚柵,以防逃魚。攔魚柵可用竹席、聚乙烯網片或鋼絲網等做成圓弧形,凸面朝田內,以增加過水面積。

  (2)魚種放養:一般情況下,每畝放養3厘米左右的魚種300~600尾,年底可收獲50千克左右的成魚。

  (3)投餌:牛尾巴魚除了攝食稻田中大量的天然餌料外,還必須投喂一定量的人工飼料,如魚肉糜、麩皮、血粉等。日投喂兩次,投餌量控制在魚體重的2%左右,投餌時間為6:00-7:00、17:00-18:00。

  (4)日常管理:稻田養殖中要經常巡田以防漏、防溢逃魚。下雨天要及時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網柵的雜物,以利排水暢通。發現田埂漏水要及時堵塞,以防逃魚。稻田防病、治病時要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廣譜性的農藥,以免牛尾巴魚受到傷害。施用粉劑宜在早晨有露水時撒;水劑、油劑宜在晴天下午4時左右噴灑。施藥后,如發現牛尾巴魚有中毒現象,必須立即加注新水,亦可邊灌邊排,以稀釋水中藥物濃度,避免魚中毒死亡。

  7.牛尾巴魚的養殖過程中有哪些主要疾病,

  應如何積極防治?

  牛尾巴魚屬無鱗魚類,對病害的抵抗力相對較弱,因此在整個養殖過程中病害的防治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剛放養的苗種其皮膚及體質相對較弱,非常容易受到細菌特別是寄生蟲的感染,一旦發病,往往損失慘重。養殖后期隨著個體的增大,體質相對增強,發病較少,但防病工作仍不可忽視。

  導致牛尾巴魚發病的原因往往有以下幾個方面:苗種帶病且未經過嚴格消毒、魚種體質差、水質較差、飼料霉變、氣候條件變化等。所以,首先應改善生態環境,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有條件的在冬天進行晾曬;調節pH值在7.0~8.4。其次增強魚體抗病力,投喂時做到定時、定質、定位、定量。購買苗種,并在下塘前進行苗種浸泡消毒;定期對水體進行消毒,牛尾巴魚對銅、、等比較敏感,要嚴格控制用量,防止急性和慢性中毒。

  牛尾巴魚的常見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如下:

  (1)性水腫病:由細菌感染引起。病魚體表黏液增多,體表泛黃,腹部膨大,肛門紅腫,頭部、胸鰭及腹鰭基部充血,鰭條潰爛;腹腔內淤積有大量血水,或黃色膠狀物;腸內無食且充滿黃色黏液,肝臟土黃色。一般在高溫季節暴發,蔓延快,病魚在水體中不停地旋轉,不久即死亡。此病在苗種階段易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聚維酮碘150毫升,連用兩天;同時在飼料中加入0.2%復合維生素,連服3~5天。養殖期間應常潑灑噬菌蛭弧菌進行預防。

  (2)腸炎病:病原為腸點狀氣單胞菌。病魚離群靠近岸邊獨游,游動緩慢,食欲減退。癥狀輕的魚,腸壁和食道局部充血發炎,腸腔內沒有食物,腸內黏液較多。癥狀嚴重的魚可見腸及胃呈紅色,腸內有淡黃色黏液,血膿充滿腸管;腹部膨大,肛門紅腫,輕壓腹部有黃色黏液流出。溶氧低、氨氮高、飼料霉變等都可以引起牛尾巴魚免疫力下降而暴發此病。流行高峰期的水溫在25~30℃,魚種和成魚都可得病。

  防治方法: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0.3毫克/升溴氯海因全池潑灑,隔天再用1次;同時內服氟苯尼考,每千克魚體重用藥0.2~0.5克,連用3~5天。也可拌料投喂中草藥制劑(主要成分:黃芩30%、黃柏30%、大黃30%、大青10%),每100千克飼料用量為100克,每天兩次,連喂3~5天。

  (3)車輪蟲病:流行于春秋季節,寄生于魚的體表及鰓部,鏡檢可以看到蟲體呈車輪般旋轉運動,嚴重感染時魚沿池塘狂游,水溫18~28℃最容生。

  防治方法: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含量0.5%的伊維菌素10~20毫升,潑灑1~2次。同時可內服伊維菌素粉,每千克魚用0.4毫克拌入100千克飼料中,連用3天。不過內服毒性較大,一定要拌勻后投喂,以免發生藥害。或每100千克牛尾巴魚用0.2~0.3克左旋咪唑或咪唑拌餌,連喂3天。此外,也可潑灑阿維菌素來防治車輪蟲病,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量為130~200克。

  (4)小瓜蟲病:病原為多子小瓜蟲。牛尾巴魚對該病有易感性,發病后常出現暴發性死亡。多子小瓜蟲寄生處會形成白色小點,所以也叫白點病。病情嚴重時,全身布滿小白點,體表有時似覆蓋了一層白色薄膜。病魚反應遲鈍或漂浮于水面,同時體色發黑,游動異常,最終因呼吸困難而死。多子小瓜蟲繁殖水溫為15~24℃,夏季少見。水質惡劣和養殖密度過高時此病。

  防治方法:方法一,同車輪蟲病。方法二,用季銨鹽絡合碘(規格:40%),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量為130~200毫升,隔日1次,連用2~3次。

  (5)水霉病:病原為水霉菌,繁殖適溫為13~23℃。該病為繼發性感染,多發生在春季,當苗種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機械性損傷而消毒不及時,生此病。菌絲在體表形成白色棉毛狀,受感染魚由于魚體負擔過重,游泳遲緩,食欲減退,最終消瘦而死。

  防治方法:魚苗放養時應及時消毒;患病早期全池潑灑0.2毫克/升的溴氯海因進行預防,或用0.15~0.37毫克/升硫醚沙星全池潑灑。

  (6)營養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飼料的營養不全面造成的,常見的有脂肪肝病、維生素缺乏癥等。病魚肝臟腫大,顏色發白或發黃,膽囊腫大,膽汁發黑。病魚零星死亡,較大個體死亡。

  防治方法:更換飼料;若是自配飼料,應添加1%或5%的牛尾巴魚飼料預混料,并嚴格按照飼料的加工工藝生產飼料,這不僅可降低養殖成本,還可有效避免營養性疾病的發生。

 

留言詢盤
* 請選擇或直接輸入您關心的問題:
* 請選擇您想了解的產品信息:
  • 單價
  • 產品規格/型號
  • 原產地
  • 能否提供樣品
  • 最小訂單量
  • 發貨期
  • 供貨能力
  • 包裝方式
  • 質量/安全認證
  • * 聯系人:
  • * 電話號碼:

    (若為固定電話,請在區號后面加上"-") 填寫手機號可在有人報價后免費接收短信通知

  • QQ:

同類產品


提示:您在淘金地上采購商品屬于商業貿易行為。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賣家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賣家負責,淘金地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
按產品字母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欧美乱妇精品无乱码亚洲欧美,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三,久久男人电影天堂92,好吊妞在线视频免费观看综合网
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 视频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视频中文字 | 性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9999国产精品 | 少妇把腿扒开让我添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