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循環水養殖系統技術的系統設施和養殖生產處于相脫節的狀況,也就是說只有少數人真正掌握循環水養殖設施正常管理技術,大多數已建的循環水養殖設施很大一部分不能正常運轉。究其原因,一是循環水養殖管理要求復雜,技術上有缺陷,不易實現平穩運行;二是一般養殖場的人員素質和結構不能滿足循環水養殖的要求。因此,今后養殖設施的開發應更加注重從整體上整合養殖設施和養殖技術,做到“軟硬件”真正的統一,并不斷提高設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管理維護難度。
無論是傳統的水產養殖模式,還是新型的工廠化水產養殖模式,一些基本的水質參數都是需要達標的。比如養殖水體的溫度、溶氧量、氨氮含量、亞鹽含量等。在實際應用中不同的魚種對這些參數的要求和耐受力也是不同的。在高密度工廠化水產養殖條件下,時刻保證相應的水質參數達標是整個循環水處理系統配置的根本依據。工廠化水產養殖系統的基本組成及工藝流程 工廠化水產養殖系統的配置應與對應魚種的適應環境相匹配。以全封閉的循環水養殖系統為例。
近幾年,南美的白對蝦水產品在全國范圍內發展特別快,其原因,一是市場需求;二是經濟效益驅動。據調查,養殖南美的白對蝦與養殖常規水產品比較,其效益前者高出后者2~5倍或更高。目前市場比較暢銷的南美的白對蝦養殖已有一定規模,為南美的白對蝦規模化養殖基地建設項目創造了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