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國外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設施和技術開始進入中國,當時各地花巨資共引進了西德和丹麥約30余套循環水養殖設施,但由于高昂的投入和運行成本,上述設施很快便被束之高閣。1988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在吸收消化國外技術的基礎上,設計了國內第壹個生產性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車間。隨著養殖業和物流的迅速發展,北方冬季的吃魚問題得到很大改善。隨著北方魚價的大幅下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經濟性受到了嚴重的質疑,加上技術上的不成熟,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發展進入了低谷。
高密的養殖下,一旦系統崩潰、疾病爆發或循環水養殖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系統總水量的平衡、生物濾池的維護、過濾設施的定期清理、合理的投喂策略、適宜的養殖密度以及水質的檢測和疾病的預防都是分不開的。因此,循環水系統的科學有效運行是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體現。研究調查發現,很多企業對循環水養殖的原理、水處理設施設備的作用、運行參數等知之甚少,直接影響到系統的運行管理。較高的進入門檻也進一步加大了循環水養殖模式的推廣難度。
水體恒溫對于對蝦養殖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水體恒溫做得好會讓對蝦養殖事半功倍,外塘養殖對蝦這種模式是不可能做到水體恒溫的,受天氣影響很大,所以外塘養殖對蝦的效益是很低的。廣州環控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設備能夠很好解決水體恒溫這一難題,擺脫了水產養殖看天氣吃飯這一窘境,能夠讓對蝦安安全全度過低溫脫殼期。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設備不僅解決了水體恒溫這一難題,而且也解決了一直困擾水產養殖戶的養殖水體質量問題,維持水體環境平衡,令水產養殖效益提高數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