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白便”疾病發生的原因大概可概括為三點:1、前期大量投喂高蛋白飼料或長期投喂劣質飼料;2、大量的鞭毛藻類(主要隱藻、裸甲藻和夜光藻),造成水體分層、pH值過高(普遍在9.0左右或以上)、毒素逐步積累以及對蝦的采食造成消化不良;3、弧菌感染。知道病因就要做出相應的防護措施:1、穩定水質,保持水質清爽,培養優質藻類,主要藻類以:小型綠藻和硅藻為主;切記避免鞭毛藻為主的水質;2、定期做好弧菌預防工作,特別在連續高溫、暴雨過后和進水;3、定期做好內服保養工作,以提高對蝦消化免疫系統、增強抗病力和自我修復能力。
眾所周知水產養殖*重要的是養殖水的質量,著水產養殖水平的提高,大量餌料、肥料、漁藥等物質投入,帶來大量有機廢物沉積或溶解于養殖水體中,導致有毒有害物質增加和溶解氧供求矛盾激化,造成養殖水質量不斷惡化,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死水”。很多外塘養殖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導致水產品的養殖密度低下,達不到社會需要的價值較高的安全水產品。
對于“白便”疾病很多專家也都對其進行研究,據研究報道指出:白便的診斷特點是蝦肝胰腺中內側脫落許多小管上皮細胞,目前把他作為來源于蝦胃的致病菌的一個未知結果毒素。發現對蝦產生的的白色糞便和肝胰腺中有大量蠕蟲狀體(ATM),是肝胰腺微絨毛脫落,原始細胞裂解,形成蠕蟲狀體,像簇蟲而并非簇蟲。白便通過肉眼不難看出,并非消化不好的糞便,而發病蝦很多表現為空腸空胃,不難判斷這個白色物質主要是肝胰臟所產生的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