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科學教育成果。鼓勵開展科學教育特色示范校、示范班的創建。充分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和鄉村少年宮等資源,面向中小學生進行科學教育。9.搭建科學教育交流平臺。搭建中小學科學教育交流平臺,舉辦全市中小學科學教育交流會,理論研討,征集研究。嚴格科學類競賽項目管理,加強統籌和監管,禁止舉辦不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白名單”內競賽項目,支持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意識、公益的科學類競賽活動和科學素養成果展示活動。建立符合政策、具備南昌地方特色的科學類競賽清單,做優做強地方特色。在舉辦南昌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各類賽事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各類市級學生科學教育活動、舉辦科學教育夏(冬)令營等方式,遴選組隊參加、省級競賽,打造中小學生成長平臺。四、保障10.加強領導。在市“雙減”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由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協牽頭,聯合相關市直部門共同建立市級科學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各單位、部門之間橫向協同、縱向聯動工作機制,凝聚科學教育共識,形成強大工作合力。11.加大宣傳力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要將科學教育作為“雙減”宣傳工作的重點任務,加強宣傳引導,努力營造氛圍。要充分利用各類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臺內置實驗與儀器操作技能試題。河南中小學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安全管理軟件
對學生的實驗手冊、實驗報告以及教師的實驗教學過程記錄等要及時存檔,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對學校督導評估的重要參考。3.開展“中小學實驗教學合格行動計劃”。推進中小學校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實驗課,保障實驗開展的基本條件,確保基礎性實驗(必做實驗)開出率和實驗儀器配備率逐年提高。到“十四五”末,全省中小學基礎性實驗(必做實驗)開出率和實驗儀器配備率均達100%。(二)推進實驗教學拓展創新4.創新實驗教學組織方式。綜合運用多種方式,促進傳統實驗教學與現代新興科技有機融合,采用數字化等現代技術手段傳統實驗難題,切實提升實驗教學的科學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對于因受時空限制而在現實世界中無法觀察和控制的事物和現象、變化太快或太慢的過程,以及有危險性、破壞性和對環境有危害的實驗,可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呈現。實驗教學要遵循學科特點,推動學生開展研究型、任務型、項目化、問題式、合作式學習。強化基于課程標準要求的跨學科實踐活動研究,探索實驗教學與多學科、多種教學形式的有機融合。倡導學校在統一管理下向學生開放實驗室,有組織地開展學生自主實驗探究活動。5.豐富各類實驗教學資源。廣西實驗室管理與實驗教學信息軟件加強教學裝備配備和使用。
積極開展拓展性及探究性實驗活動。鼓勵利用課余時間,安全、規范地向學生開放各類實驗、實踐場所,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驗實踐環境和更多的動手機會,切實提高實驗室使用效率。3.有序開展課題研究與競賽活動。各地要以參加教育部教育裝備與研究中心和省教育資助與保障中心研究課題為,積極開展中小學實驗教學課題研究。定期舉辦中小學教師實驗教學技能競賽和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競賽、教師實驗教學說課活動、教學能手評選活動、師生自制教具評選活動,充分發揮“以賽促教,以賽導學”優勢,及時收集整理、總結推廣的實驗教學經驗和成果。省教育廳將在全省遴選一批實驗教學實驗區、實驗校和實驗教學精品課,發揮示范作用。4.加強實驗教學質量評價。各地各校要把實驗教學情況納入教育質量評價監測體系,強化對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實驗教學開展情況和實驗教學質量等方面的評價。合理核定教師實驗教學工作量,把教師實驗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和教學實績作為相關學科教師職稱評聘、績效獎勵等的重要依據。5.發揮實驗操作考試的正確導向作用。積極探索綜合評價學生實驗能力的考試形式,考核評價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建立小學科學實驗操作考核機制。
深化教育教學,切實提高實驗教學育人水平,現就提高我省中小學實驗課堂教學質量提出如下意見。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堅持以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實驗教學,充分發揮實驗教學育人作用,努力促進學生而有個性的發展。(二)主要目標發展學生素養,落實好“實驗教學是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規定的重要教學內容”的精神,發揮好“實驗教學作為培養創新人才重要途徑”的作用。到2030年,基本形成與德智體美勞培養的教育體系相適應、與課程標準要求相統一的實驗教學體系;開齊開足開好課程標準規定實驗,將實驗教學作為課程體系的重要內容納入學科教學基本規范;拓展創新實驗教學形式,將實驗教學與多學科教學有機融合,提升實驗教學現代化水平;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明顯提升;實現實驗教學助推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基本原則基礎性原則。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與技能基礎,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基本實驗操作,習得基本實驗技能,描述主要實驗現象,分析關鍵實驗數據,養成科學思維和態度,掌握科學方法,促進學生素養的養成和發展。 注重主要素養立意的教學評價,發揮評價的導向、診斷、反饋作用。
拓展科學實踐活動。各地要按照課程標準,開展實驗和探究實踐活動,落實跨學科主題學習原則上應不少于10%的教學要求。各校要由校領導或聘任學者擔任科學副校長,原則上至少設立1名科技輔導員、至少結對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機構(館所、基地、園區、企業等)。要“請進來”“走出去”雙向互動開展實踐活動。在“請進來”方面,開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少年科學院、流動科技館、流動青少年宮、科普大篷車、科技節、科學調查體驗等活動。在“走出去”方面,組織中小學生前往科學教育場所,進行場景式、體驗式科學實踐活動。7.納入課后服務項目,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各地要將科學教育作為課后服務基本的、必備的項目,開展科普講座、科學實驗、科技創作、創客活動、觀測研究等,不斷提升課后服務的吸引力。加強對學生科技社團和興趣小組指導,引導支持有興趣的學生長期、深入、系統地開展科學探究與實驗。健全第三方機構進校園機制,統籌利用社會科學教育資源。8.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增加并建強一批培養中小學科學類課程教師的師范類專業,強化實驗教學能力。探索選拔和培養一批高水平、復合型的高中階段理科專業教師。平臺為實驗室隱患排查與整改、安全培訓與教育提供技術支撐。西藏實驗信息管理與實驗教學服務系統
平臺內嵌中小學實驗儀器展演與選型系統。河南中小學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安全管理軟件
第二條本規程適用于各級、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依法舉辦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學。第三條本規程所指實驗室包括:中學理科實驗室、通用技術實驗室、小學科學(自然)實驗室、藝術教室、歷史地理教室、實踐活動室和開設其他課程需要的教室等。第四條實驗室是學?;镜霓k學條件之一,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實驗室應成為學校進行素質教育、開展實驗教學、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場所和科學啟蒙園地。第五條實驗室應提供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實驗內容和要求開設實驗課的環境和條件,應滿足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的要求。第二章設置與儀器配備第六條實驗室建設應執行《中小學實驗室裝備規范》(教基〔2006〕16號),教學儀器設備(包括課程教學中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教學訓練和綜合實踐活動所需要的儀器、設備、工具、教具、材料、用品)的配備應符合國家標準和規范要求。實驗室應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規定和課程標準進行設置,實驗室的數量要與學校的規模相適應,保證滿足教學需要。高中應設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通用技術、藝術等教室和開設其他課程需要的教室。河南中小學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安全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