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動(又叫粗大運動)發育的遲緩在孩子的站、坐、行走等相關動作形態中有很多明顯的“信號”,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跡象,請盡快帶孩子到相關機構做粗大運動發展的評估,以免延誤康復訓練的比較好時機。如果孩子走路姿勢怪異:身體后仰、下肢動作僵硬,走路挺肚子,可能是臀大肌無力造成的;身體左右晃,腳步不穩的是臀中肌步態;身體佝僂,走路前傾的是股四頭肌的問題;另外還有剪刀步、踮腳尖等,都說明促進其運動的肌力、肌張力等指標出現問題,需要進行專業的動作矯正和康復訓練。如果孩子站立時雙腳外翻或內翻,坐在地上雙腿呈W型,都屬于異常姿勢,標志著大運動發育的遲緩,未來可能造成孩子身體的畸形,也會影響人的語言能力和情緒狀況,所以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為什么說大運動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礎有些孩子的家長把大運動發育和感統混為一談,還有些家長認為感統訓練是基礎,很重要。事實上,大運動先于感統,先于所有能力的發展,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礎。 如何評估發育遲緩兒童的治療方案是否需要調整?嘉興嬰兒發育遲緩社交咨詢
發育遲緩小朋友要分嚴重程度,這就像是一個小朋友的智力水平,輕度發育遲緩的小朋友智力水平相對較高,如果伴隨有神經損傷的、嚴重的發育遲緩小朋友(如腦癱),則智力水平較低,這是其一;其二是自身努力程度,兩個智力相當的小朋友,其中一個小朋友比較努力學習(努力康復),那么這個小朋友大概率是比另外一個小朋友成績要好;其三是家庭環境,家長對小朋友是否上心,如有沒有報學習班(有沒有去專業機構或醫院進行康復***或是否遵醫囑進行家庭康復)等等;其四是教學資源的多少以及老師的引導作用(醫院或機構的設備和醫生們的水平)等等。嘉興2-3歲發育遲緩感統訓練咨詢如何幫助發育遲緩兒童克服學習中的挫敗感,建立成就感?
發育遲緩的早期癥狀新生兒期(全身發硬,全身發軟、自發運動減少,哺乳困難,哭聲微弱,好打挺,易驚)。2月(無微笑、持續哭鬧);3月(不能抬頭);4月(無大聲笑,反應遲鈍,拇指內收,手握拳);5月(無交流的咿呀聲,不能伸手抓物,反應遲鈍);6月(仍有非對稱姿勢,不會翻身,手口眼協調,叫名無反應,注視手);8個月(尖足,不支持體重);9個月(不能獨坐,);10個月(手笨,不用單手抓玩);12個月(后不能抓站,不會與人再見,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勢);15個月(還不會邁步)。16個月(不能說出一個字);24個月(不能說兩個字的詞語)
一般粗略的看,一個孩子的語言能力落后差距超過6個月以上,屬于重點預防對象,因為這些孩子恰好處于語遲的臨界點,家長一定納入語言發育遲緩預防觀察范疇。尤其是那些相信“貴人語遲了”的家長們,應該提高警惕。3歲兒童在語言發展中沒有達到標準里程碑,或與同齡人差異太**多數不是簡單的語言問題,除了語言生長緩慢,可能還有其他發展問題,為了防止兒童***生長緩慢,建議從兩個方面觀察,1。發育年齡。2、生理年齡。預防語言發育遲緩不是**終目的,父母要及早開展有效應對措施,采取有意識的引導和糾正,讓寶寶的語言發展走入正軌,才是當務之急。語言發育遲緩拖延的時間越久,其落后的程度越嚴重,對孩子的影響范圍越廣。很多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可能導致語言發育遲緩問題。例如,運動落后、社會適應落后、精神發育遲緩等情況,**怕伴有智力低下、自閉癥譜系障礙等發育障礙。一旦這些并發問題被診斷出來,兒童的訓練結果通常并不樂觀。 哪里可以找到專業的發育咨詢?
很多家長把語言發育遲緩孩子送去做感統訓練,99%的家長都搞不清這個問題,耽擱了孩子的寶貴時間。在我們語言矯正機構中,有很多超過5歲的語言發育遲緩孩子,他們都做了很長時間的感統訓練,家長說,運動能力方面確實有進步,但是語言問題還是老樣子,理解和認知沒什么進展,不會說話,無法交流。很多家長都聽過這樣的話,孩子說話沒邏輯,發音不準,理解能力差,都是前庭覺失調導致的。實際上前庭覺主要的作用是幫助孩子保持平衡,讓他們站得穩,走的直,跑得快,跳得高,和語言發展并沒有直接因果關系。其他視覺、聽覺、觸覺、本體覺等干預,主要是為了改善孩子的肢體運動能力,協調能力,注意力。這些雖然對語言康復訓練有幫助,但并未觸及到語言康復訓練的**內容。很多專業的語言發育遲緩研究,并沒有把感統失調作為主要原因,更沒有作為主要的訓練方法來推廣。 兒童發育遲緩的改善計劃通常包括哪些方面?溫州輕度發育遲緩評估咨詢
如何通過旅行和戶外探險豐富發育遲緩兒童的生活體驗?嘉興嬰兒發育遲緩社交咨詢
考驗孩子能否聽得懂,很簡單,看看孩子能否**完成一個口語指令。家長可以這樣測試:1、媽媽對孩子說“把垃圾桶拿來”的時候,孩子的***反應如何?是否快速理解語言指令的含義?接下來是否做出準確的行動,按照指令完成目標?2、媽媽再問孩子:奶奶去哪里了?***家里都有誰?看看孩子是否能夠主動尋找目標人物,是否可以理解家庭人員的組成關系等等。3、媽媽***再問孩子:想不想出去玩兒?。靠纯春⒆咏酉聛淼姆磻欠癖憩F出興奮,快樂的表情,是否看向門口、窗外?是否急著去做出門的準備等等。這三個**看似簡單,其實在理解口語指令難度上是逐漸遞增的。孩子對指令的理解、反應、行為這三個順序是否銜接的很緊密?如果不能,孩子差在哪里?是否因為理解能力差,導致反應遲鈍,無法做出相應的執行動作呢?另外家長再做一次同類的**,看看孩子在適當的引導和幫助下,能夠順利完成?如果依然無法正確完成引導。那么一定是語言理解方面出了問題。 嘉興嬰兒發育遲緩社交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