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葬距離“深入人心”還有多遠?預計2035年左右,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占比超過30%,社會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林軍認為,當前節地生態安葬在推進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小難度,其中較需要突破的是傳統喪葬觀念帶來的障礙和安葬形式創新上的不足,需以轉變觀念先行,同時做好設施建設、服務優化等方面的工作。參加海葬活動的潘先生送走了沒有后人的大哥。他說,福州的公益海葬活動不花一分錢,活動開展也井然有序,唯獨感覺親人骨灰撒進海里后,心里空蕩蕩的,似乎少了些許寄托。生態節地葬致力于恢復自然生態,鼓勵社群共同維護環境。閔行廊葬生態節地葬價格
樹葬:長青園骨灰林基地(朝陽區)、長安園骨灰林基地(海淀區)、景仰園骨灰林基地(昌平區)。花葬:豐臺區的思親園骨灰林。為深化殯葬革新,推行節地生態葬,即骨灰海葬和通過撒散、深埋等不保留骨灰、不留標識、不單獨留名的草坪葬、樹葬等生態葬式,深圳市民政局日前印發《深圳市節地生態安葬獎勵辦法》,自2018年10月1日起,若深圳市戶籍逝者骨灰海葬,每具骨灰可獲得3000元獎勵,其他節地生態安葬則按每具骨灰1000元的標準予以獎勵。上海環保生態節地葬服務生態節地葬的墓碑通常采用自然材料,減少碳足跡,增添自然氣息。
生態葬為何越來越被社會接受?生態葬不是新生事物。1997年有關部門《殯葬管理條例》頒布實施,明確“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占或者少占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2016年,民政部等9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這是全國頭一個推行綠色殯葬的文件。據統計,2019年杭州主城區生態葬數量為188例,2020年為312例;2021年,全市選擇生態葬的數量為443例,2022年為431例。今年,只選擇江葬的就有441例。截至目前,杭州累計有3195位逝者的骨灰撒入錢塘江。
“生”與“死”的別樣選擇,他們為何以另一種方式回歸自然?“我父親退休前一直在植樹造林,非常重視環保。生前就一直跟我們科普生態葬能節約土地。這次為父母實行江葬,是完成他們的遺愿?!闭孪壬f出了選擇江葬的原因。早在20多年前,章先生的父親章勝道就為自己的妹妹(章先生的姑姑)實行了江葬。當時有很多人不理解,章先生也有過困惑,但較終選擇尊重父親的意愿,“我們了卻了他們的心愿,還有越來越多人選擇生態葬,如果父母在天有靈的話應該會很欣慰吧。”生態節地葬回歸自然的選擇帶來了心理上的釋然,告別傳統帶來的壓抑感受。
民政部指出,考慮到城鄉、地域、民族等不同特點,《意見》要求,在依法推行遺體火化、骨灰或遺體公墓內集中安葬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創新和推廣更多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安葬方式。在火葬區,推廣骨灰植樹、植花、植草和骨灰立體安葬等方式,倡導選擇節地型墓位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革新區,倡導選擇節地型遺體墓位以及遺體深埋、不留墳頭或以樹代碑。同時,還尊重少數民族喪葬習俗,鼓勵和支持選擇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葬式葬法。節地葬方式不斷創新,為人們提供更多綠色殯葬選擇。上海環保生態節地葬服務
大多數人愿意選擇生態節地葬,因其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閔行廊葬生態節地葬價格
本案中,小甲作為于某之子對于于某骨灰安葬方式應享有優先決定權,骨灰安放證由小甲持有更為適宜,于某弟弟應向小甲返還。高某與趙某原系夫妻關系,二人育有一子小亮。1991年,二人離婚,小亮由趙某撫養。田某系高某同母異父之妹妹。高某于2019年9月20日死亡。小亮參與了高某喪葬事宜的整個過程,未對任何事宜提出過異議。2019年9月22日,田某與某殯葬公司簽訂《骨灰海葬協議書》,就高某骨灰海葬事宜進行了約定,如果中途退出海葬的,需由業務單上登記的經辦人辦理取灰手續?,F高某骨灰仍在該殯葬公司保管。2020年,因高某遺產問題,小亮與田某發生糾紛并起訴至法院。小亮以田某因遺產問題,可能不會對骨灰妥善安葬為由,將殯葬公司起訴至法院,要求返還骨灰,并將田某列為該案第三人。閔行廊葬生態節地葬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