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經審理后認為,高某死后,小亮與田某就骨灰安葬事宜已經進行了協商,并由田某與某殯葬公司簽訂《骨灰海葬協議書》,小亮對簽訂合同、喪葬方式的選擇均知情。雙方作為高某的親屬已就喪葬事宜達成一致意見,現小亮要求變更安葬方式,亦應尊重田某等其他親屬意愿。某殯葬公司系基于合同約定取得高某的骨灰,不屬于非法占有。故法院駁回了小亮的訴訟請求。法官提示,《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無權占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骨灰是具有人格屬性的特定物,關于骨灰的安置歸屬權利,應當由死者近親屬共同行使。骨灰安葬方式由親屬協商確定后,要求變更安葬方式的,應當征求其他親屬的同意。本案中,海葬協議簽署后,骨灰已經由某殯葬公司保管,各親屬之間就該安葬方式并未產生過異議。相關協議應當得到各方共同遵守。生態葬介紹:一種符合生態理念、綠色環保的殯葬模式。南橋雙人合葬生態節地葬市價
“有一位退休不久的老先生來咨詢樹葬,他覺得留給孩子、家人的應該是做人的道理和善良的內心,而不是一座冷冰冰的墳墓,去世后應該回歸自然,與大地、青山融為一體。但他的家人反對他這么做,覺得樹葬會讓家人丟面子,無法向親朋好友交代。”唐曉林記得,那位老先生決心很大,如果家人不接受,他想提前預定樹葬,以免家人不按照他的意愿辦理后事,“如果有必要,他還要去做一個公證,委托我們按照樹葬要求處理骨灰。”樹葬,“增”與“減”的因素考量。南橋雙人合葬生態節地葬市價生態節地葬可能選用可種植的植物和樹木,將遺體化作新生之源。
節地生態安葬,就是采用樹葬、草坪葬、花壇葬、壁葬、海葬、平地深埋等方式安葬骨灰。24日,民政部網站發布了由民政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家庭成員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依法糾正和查處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去世后遺體違規土葬、亂埋亂葬、超標準建墓立碑等行為。按照積極有步驟地實行火葬、革新土葬的原則,科學精確地劃分火葬區和土葬革新區,依法推行遺體火化、骨灰或遺體公墓內集中安葬,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創新和推廣更多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安葬方式。
1994年起,市民政部門推出骨灰撒海服務,但每年全市較多能辦理一兩百份。2009年起,北京市推出“零百千萬”殯葬惠民工程,無償為逝者提供骨灰撒海服務,并負擔兩位家屬參與或見證海撒全程交通費;在公益性公墓——長青園為海撒者建紀念碑和紀念湖,方便家屬祭掃追思。到2013年3月三年里,骨灰海撒數量以每年1000份的速度增長。 北京推行服務:立體安葬:即壁葬。以長青園公益性立體安葬為例。骨灰撒海:徹底不保留骨灰。骨灰深埋:以八寶山人民公墓的懷思閣為例。節地葬趨勢:從傳統墓葬向綠色生態葬轉變。
“生”與“死”的別樣選擇,他們為何以另一種方式回歸自然?“我父親退休前一直在植樹造林,非常重視環保。生前就一直跟我們科普生態葬能節約土地。這次為父母實行江葬,是完成他們的遺愿。”章先生說出了選擇江葬的原因。早在20多年前,章先生的父親章勝道就為自己的妹妹(章先生的姑姑)實行了江葬。當時有很多人不理解,章先生也有過困惑,但較終選擇尊重父親的意愿,“我們了卻了他們的心愿,還有越來越多人選擇生態葬,如果父母在天有靈的話應該會很欣慰吧。”生態葬的特點:簡約、自然、和諧、環保。普陀海葬生態節地葬陵園
生態葬方式豐富多樣,滿足不同人群的殯葬需求。南橋雙人合葬生態節地葬市價
南都記者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用更加開放的心態來看待“身后事”。不修墓穴、不立碑,而將逝者骨灰撒在汪洋大海之中、葬于綠樹紅花之下,生態葬這一新型安葬方式也在悄悄流行,甚至受到年輕人“追捧”。今年28歲的熊女士表示,幾十年后,如果到了離開的時候,希望能選擇生態葬的方式。在她眼里,比起條條框框的人生,更希望在離開這個世界時,可以自由自在。“我覺得生態葬的方式自由且浪漫,無論是與花海樹木作伴,被鮮花簇擁,或隨大海漂泊,都是很好的選擇。”她覺得,不論是何種方式,都只是一種儀式而已,“人走后能夠活在親人的心中就夠了。”南橋雙人合葬生態節地葬市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