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基礎上,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門,逐步采取多種措施,對城鄉居民實施殯葬基本服務和綠色生態殯葬的費用減免。民政部介紹,清明節期間,民政部官方網站,將設立清明節工作專欄,實時發布清明節工作信息和各地祭掃信息,引導大家錯峰出行,或多采用網絡祭掃、家庭追思會等健康文明祭掃形式。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綠色殯葬,對接受節地殯葬服務或不保留骨灰的大家,以及土葬革新區自愿火化的,實行有關部門獎勵、補貼,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殯葬救助保障體系。生態葬特點:注重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虹口環保生態節地葬什么位置好
花葬,花葬是墓葬與樹葬的創新,它改變了傳統公墓死板、無生機的形式,用花壇代替墓穴,將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壇中,花壇上種植花朵。壇位可循環利用,占地面積少,價格經濟。顧名思義,花葬的較大主角就是各色花朵,在節省土地資源的同時,也可以令墓地環境賞心悅目,并充滿關懷。草坪葬,源于西方流行于東方的葬式。與芳草為伴,讓生命生于自然,歸于自然,吸取大地甘露,與天地合二為一。西洋風格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流暢的線條,給人視覺的美感。虹口生態節地葬陵園普及生態葬,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法官表示,上述案件認定侵權并非源于其他家庭成員選擇了海葬這一安葬方式,而是基于行為人阻礙他人祭奠權的行使構成了侵權。雖然我國法律目前對祭奠權并未作出明確規定,但祭奠權是基于傳統習俗而產生的自然人為逝世親屬祭奠的權利。祭奠權正是公民基于與逝者的親屬身份關系,而享有的對逝者表示追思的一種人格權益,是死者近親屬的精神利益,依法應受保護。祭奠權的內容主要包括對親人去世的知情權、安置遺體骨灰、參加親人葬禮、進行祭奠活動、墓碑署名權等。
全國較早推行骨灰還林,政策補貼推動節地生態葬,在節地生態安葬方面,廣州走在全國前列。周韻介紹,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廣州較早在國內開展骨灰撒海、骨灰還林服務。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則在全市推廣骨灰樓(堂),建設農村公益性安放地,目前,全市建有150多處骨灰樓堂(公益性安放地)。廣州大力推廣以骨灰寄存為主,骨灰撒海、還林,花壇葬,草坪葬為輔,“不立碑、不建墳”的新型安葬方式。同時,把綠色生態安葬作為經營性公墓年檢的重要指標,要求廣州每個墓園開辟生態葬區,大力推行墓地小型化、生態化、園林化建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建成“1+N”的綠色生態安葬服務體系,節地生態安葬率已達到86%。節地葬趨勢:融入自然,關注環保,實現可持續發展。
民政部指出,考慮到城鄉、地域、民族等不同特點,《意見》要求,在依法推行遺體火化、骨灰或遺體公墓內集中安葬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創新和推廣更多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安葬方式。在火葬區,推廣骨灰植樹、植花、植草和骨灰立體安葬等方式,倡導選擇節地型墓位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革新區,倡導選擇節地型遺體墓位以及遺體深埋、不留墳頭或以樹代碑。同時,還尊重少數民族喪葬習俗,鼓勵和支持選擇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葬式葬法。生態葬介紹:一種符合生態理念、綠色環保的殯葬模式。浦東新區廊葬生態節地葬一條龍服務
生態葬的普及,有助于引導社會風氣轉變,倡導綠色生活。虹口環保生態節地葬什么位置好
而在另一邊,楓溪區鳳新街道大新鄉村,依山而建的恒思堂,不僅節約了土地,還為百姓減輕了喪葬開銷的壓力。該村支部委員一邊指著大山的方向,一邊說:“有很多以前埋在這片山上土葬的骨灰,現在基本都遷到了這里,由土入堂,村民們的殯葬觀念得到良好轉變,也還給了潮州市一片綠水青山。”念親堂和恒思堂等農村公益性骨灰堂的建成,較大程度上推進了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如今,“綠色殯葬”在南粵大地上逐步推進,各地積極實行殯葬革新,倡導節地生態安葬,推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共同守護綠水青山。虹口環保生態節地葬什么位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