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節地葬特點:一、不保留骨灰安葬,指在規定區域內進行骨灰撒海、撒散、集中深埋等不保留骨灰的一種安葬形式。二、遺體節地型墓位安葬,指在土葬革新區安葬設施內(或在火葬區的少數民族公墓內)采用節地型墓位安葬遺體的一種形式。遺體節地型墓位的標準為:安葬遺體的單人墓位和合葬墓位的占地面積,分別小于4㎡和6㎡,墓碑高度(碑額至地面的距離)低于1m,硬質墓材覆蓋面積不超過墓位總占地 30%。三、遺體深埋不設墓碑安葬,指將遺體埋葬在地下深度不小于1.5m或地宮,墓位不突出地面,不設硬質墓碑(或設置其他小型標識物)的一種葬式。生態節地葬從形式上看似簡單,卻包含了深厚的生命哲學與情感。浦東新區海葬生態節地葬有什么講究
2012年3月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綠色殯葬,對接受節地殯葬服務或不保留骨灰的人群,以及土葬革新區自愿火化的,實行有關部門獎勵、補貼,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殯葬救助保障體系。觀點一認為生態葬就是不保留骨灰或遺體無害化處理后進行深埋的葬法。 骨灰生態葬的提出者集中在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這些地區火化率高骨灰生態葬從倡導以來贏得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和支持。觀點二認為“生態葬重點實現解決城市人口的殯葬問題”作為推行生態葬的目標。草坪葬生態節地葬服務生態節地葬,讓生命的告別變得更加寧靜、和諧。
亡故的廣州市民,海葬免收其骨灰撒海服務費用,骨灰海葬活動時無償隨行2名親屬。逝者或者申請人為廣州市戶籍的,選擇在市內經營性公墓進行骨灰還林安葬,如樹葬、花壇葬等,可以申請減免800元骨灰還林費用。目前,廣州多家墓園和部分葬式減免后零收費。骨灰撒海葬。節地生態葬比例緩步上升,節地生態安葬的推廣是一項長期工程,多年來,廣州市殯葬處通過殯儀館、經營性公墓、村(居)紅白理事會等開展基層宣傳、普遍發動。在清明節等窗口期,舉辦生態安葬集中祭掃活動,對接新聞媒體,對生態安葬服務、獎補政策、活動組織情況開展普遍宣傳。
倡導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革新區,遺體應在公墓或農村公益性墓地內集中安葬,不得亂埋亂葬,倡導建設單具遺體安葬和雙人合葬占地分別低于國家規定標準的節地型墓位,減少地面硬化面積,鼓勵墓碑小型化或不立碑;倡導遺體深埋、不留墳頭或以樹代碑。尊重少數民族喪葬習俗,鼓勵和支持少數民族人員選擇既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又符合節地生態要求的葬式葬法。今后只能選生態葬?推節地生態葬不對人群作硬性要求。針對“今后大家是否必須選擇節地生態安葬,或只能選擇某種節地生態安葬方式”的聲音,民政部表示,推行節地生態安葬,不是對廣大人民作出硬性要求,而是通過采取鼓勵和引導的方式,讓大家逐步接受節地生態、綠色環保要求的安葬理念,進而理解、支持和選擇節地生態安葬方式。生態節地葬不僅是對逝者的追思與紀念,更是對生活與自然的再思考。
如何領取獎補?逝者骨灰安葬(放)后,由經辦人持《紹興市節地生態安葬獎勵申請審批表》、經辦人身份證和有效銀行卡原件及復印件、逝者身份證、戶口簿原件及復印件、殯儀機構出具的火化證明原件及復印件、骨灰存放證(墓穴證)原件及復印件、生態葬法現場圖片等相關材料,向逝者生前戶籍所在地鎮(街)或村(社區)提出申請。“節地生態墓葬”是指將逝者的骨灰放置于環保可降解的骨灰筒內,以“樹葬”等方式深埋于生態節地墓區,或將骨灰嵌放在墻壁內進行“壁葬”。節地葬方式不斷創新,為人們提供更多綠色殯葬選擇。虹口環保生態節地葬服務
許多城市開始推出生態公墓,讓生態節地葬成為一種選擇的主流。浦東新區海葬生態節地葬有什么講究
對此孫志兵建議,可在前期將大家的需求進行細分,“可以設計一次性安葬不需祭拜的片區,需要祭拜的則規劃出配套用地,或者約定每年公司進行公祭。”其實,在清明期間,廣州各個墓園也推出了清明集中祭掃活動,市民可自行報名參加。據了解,今年清明前后,廣州市銀河烈士陵園管理處、番禺區殯儀館、祥和陵園等殯葬服務單位陸續開展生態安葬集中祭掃,全市共約1000余人參加。選擇生態葬,希望離開時自由自在,今年清明,在大家忙著祭掃時,周女士的目的地并不是墓園,而是海邊。去年9月,周女士的父親離世后,她為父親選擇了海葬。浦東新區海葬生態節地葬有什么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