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接地生態葬的主要類型有哪些呢?其一、海葬:海葬是把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種喪葬方式,作為新的喪葬方式,骨灰海撒打破了傳統“入土為安”的觀念,是繼墓葬后的又一次重大革新,也是人們解放思想的一大飛躍,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海葬不僅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發展社會經濟,還有利于移風易俗,加速殯葬革新進程,更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其二、樹葬:樹葬是一種新的殯葬形式,就是家屬以認養綠地的辦法,植些樹木,然后把親人的骨灰撒入樹下的一種喪葬方式。與其他喪葬方式相比,樹葬較大的優點在于,地面沒有任何殯葬設施,以自然石或紀念樹為標記。更為重要的是樹葬不僅不留墳頭、占地面積小而且還能綠化山林、改善生態環境。壁葬是生態節地葬的一種簡約而美觀的設計方式,節約土地資源。奉賢單人墓生態節地葬
“從塵土中來,依塵土而生,再化為塵土”的生態安葬方式正悄然興起。2016年,民政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全國24個省份出臺了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具體實施意見。節地生態安葬是指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采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清明之際,各地發布清明祭掃通知,倡導移風易俗,通過海葬、樹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活動祭奠親人。普陀雙人合葬生態節地葬是什么普及生態葬,有利于推動殯葬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
走進漳州市的長泰區巖溪鎮甘棠村,生命公園里綠草如茵,蜿蜒小路旁的花草叢中,一塊塊不到0.4平方米的“生命里程碑”,是22位逝者留在世間的印記。“生命公園離村里居住區不到一公里,想念親人時過來走走很方便。”甘棠村黨支部書記陳阿煉說。如今在漳州,這樣的生命公園越來越多。陳阿煉告訴記者,與傳統的墓碑石林不同,生命公園采用斜碑式生命里程碑,里程碑占地面積不超過0.4平方米,與墓穴大小一致。其周邊栽種了四季花草、綠化喬木,既節約了用地,又讓逝者長眠花海,還能作為休閑公園使用,得到多數村民支持。
壁葬,除了一些人熟知的江葬,節地生態葬還有樹葬、草坪葬、花壇葬、壁葬等。如花壇葬是用花壇代替墓穴,將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壇中,花壇上種植花朵;樹葬則是以認養綠地的辦法,植一些樹木,將親人的骨灰撒在樹下,表示“落葉歸根”;壁葬,是一種將骨灰盒安置于墻壁內閣位的安葬方式。這些不豎碑、不留墳頭、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處理方式,較大程度地實現了降低成本、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如江葬,土地占用為零;花壇葬則可以讓骨灰和花草植物一起降解。生態葬優勢: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和土地資源節約。
據廣東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各地都在積極宣傳、推行綠色環保的生態安葬方式:汕頭市常態化開展海葬活動,開發樹葬區將逝者骨灰安置在可降解環保容器,入土6個月內可降解容器和骨灰自然溶解于土壤中;湛江市倡導采用鮮花拜祭、網絡祭掃等綠色低碳文明的方式祭掃祈福,普遍動員黨員干部參與“植樹來祈福”活動,共同營造文明簡約祭掃新風尚;佛山市自2005年起推行骨灰植樹活動,至今已有約2萬份骨灰在“長青林”骨灰植樹基地進行了樹葬。生態葬介紹: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殯葬方式。奉城可降解生態節地葬是什么
大多數人愿意選擇生態節地葬,因其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奉賢單人墓生態節地葬
黨員干部違規土葬查處,《意見》要求,黨員干部要帶頭實行遺體火化,帶頭參與節地生態安葬,帶頭推行喪事簡辦,帶頭文明低碳祭掃,教育和約束直系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按要求舉辦喪事活動。主動協調有關部門把帶頭推動殯葬革新的要求納入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之中,積極宣傳典型人物和先進事例,依法糾正和查處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去世后遺體違規土葬、亂埋亂葬、超標準建墓立碑等行為,對其他涉嫌違紀違法問題線索的,及時移交執紀部門或司法部門處理。奉賢單人墓生態節地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