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態電池產業化加速
近日,又有一家電池企業透露其全固態電池研發的相關消息,并引發業界***關注。
8月21日,鵬輝能源發布消息稱,其全固態電池獲重大突破,相關實物首秀將于8月28日揭開神秘面紗,屆時其“真正的突破”也將“大白于天下”。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鵬輝能源的股價在8月21-22日兩個交易日大漲44%,而且固態電池板塊同期整體表現火爆,多只**兩日累計上漲超10%。
業界人士表示,點燃本輪上漲行情的“導火索”,可能主要是鵬輝能源關于全固態電池的消息。
鵬輝能源也于8月22日晚間披露其**交易異常波動公告:
“公司計劃于近期召開新產品技術發布會。本次為公司固態電池等產品技術的發布,涉及材料、工藝及產品安全性等技術和性能的研發進展,以及基于此為實現產品量產和產業化所做的切實工作,但按公司計劃預計一年內不會大批量生產,對本年度公司業績沒大的影響。”
在電池中國看來,這次新產品技術發布的預告,之所以能夠帶動資本市場的熱情,或與市場對全固態電池實現產業化突破、加速邁入量產節點,將對當前主流的鋰離子電池及其應用場景帶來顛覆性影響的高預期有關。
雖然目前液態鋰電池已經比較成熟,且已成為市場主流,但為追求更高性能、更高安全和降本,同時,為滿足低空等新興產業對更高比能電芯的需求,主流主機廠、頭部電池企業、材料企業和科研機構紛紛將目光轉向新的技術路線——全固態電池。
眾車企公布其全固態電池產業化時間表 實際上,憑借在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寬溫域和高環境適應性等方面***的優勢,全固態電池在理論上將能夠更好地滿足新能源汽車全氣候、全場景、高安全、長續航等使用需求,因此早已成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車企方面,今年8月初,據吉利汽車介紹,其自研的全固態電池已經達到400Wh/kg的能量密度,電芯制備已完成20Ah,或將率先實現發布和量產裝車。
7月末,上汽集團宣布,其全固態電池已開啟(***)500天的投產計劃。此前其還曾透露,基于聚合物—無機物復合電解質技術路線的上汽全固態電池,將于2026年實現量產。
4月,廣汽集團推出其全固態動力電池,電池容量30Ah,能量密度400Wh/kg,整車續航里程超過1000km。廣汽今年也已透露,其全固態電池技術將于2026年實現量產搭載,應用于旗下的昊鉑車型。
海外車企方面,豐田、本田、日產、大眾、寶馬等也在積極推進包括固態/全固態電池技術的研發攻關,并發布了其固態/全固態電池產業化時間表。
電池企業加速布局全固態電池 目前,全球范圍全固態電池總體處于研發和中試階段,我國多家企業全固態電池產品處于實驗室驗證階段,或已走出實驗室,進入下游測試階段。
本月初,太藍新能源表示,其已制備出720Wh/kg超高能量密度、單體容量120Ah的全固態鋰金屬電池,并在氧化物-聚合物混合固態電解質材料及極片復合技術、界面柔化技術等方面實現技術突破。
億緯鋰能今年曾表示,億緯固態電池選擇硫化物和鹵化物固態電解質的技術路線,預計2026年推出全固態電池,將首先應用于混合動力汽車;到2028年推出400Wh/kg全固態電池,且支持4C快充。
7月,欣旺達***對外詳細公開了其在全固態電池技術研發上的進展。根據消息,欣旺達預計可以在2026年將聚合物體系的全固態電池成本降至2元/Wh,與半固態電池成本接近。同時,欣旺達已經完成容量20Ah、能量密度超400Wh/kg的全固態電池小試,目前正在同步建設全固態電池產線,預計到2026年實現量產,屆時產能可達1GWh。
6月有報道稱,比亞迪旗下的弗迪電池方面表示,2027年將小批量生產固態電池,率先搭載于比亞迪**車型,示范項目規模約為1000輛。2030年,預計將有4萬輛車搭載其全固態電池。2033年,預計將有12萬輛車搭載其全固態電池。
另據報道,弗迪電池可能選用了高鎳三元(單晶)+硅基負極(低膨脹)+硫化物電解質(復合鹵化物)的技術路線,其固態電芯容量可達60Ah以上,質量比能量密度400Wh/Kg,體積比能量密度800Wh/L。
今年5月,國軒高科發布采用全固態電池技術的金石電池,并表示,其全固態電池計劃在2027年實現小批量上車實驗,如果測試順利將于2030年實現量產。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國軒高科30Ah全固態電芯可實現350Wh/kg的質量比能量密度、800Wh/L的體積比能量密度,較目前行業主流的三元鋰電池高出40%,且電芯循環次數可達3000次;并已通過200℃熱箱測試。
另外,基于金石電池打造的電池系統,擁有80%的質量成組率,280Wh/kg的系統能量密度。
今年4月,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曾透露,寧德時代有機會在2027年小批量生產固態電池。如果用1-9數字表示全固態電池的成熟度,寧德時代目前的成熟度在4的水平,目標是到2027年達到7-8的水平,并有望實現全固態電池的小批量生產。
不僅如此,還有包括力神電池、清陶能源、比克電池、中創新航、蜂巢能源、贛鋒鋰業等多家電池企業,均公布了各自固態/全固態電池的研發進展或未來上車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全固態電池技術為電池企業在高比能、高安全電池體系上提供了新的實現路徑,從產業鏈共振角度看,這也將帶動上游材料的創新應用。目前,已有多家材料企業也公布了其固態/全固態電池技術的相關進展。
據報道,當升科技在固態鋰電正極材料及固態電解質領域已開展多年研發,并已系統布局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等主流固態電池用關鍵材料技術路線。
容百科技也曾表示,其擁有濕法、干電極制備固態電解質膜技術儲備,已開發出多種固態電解質材料,硫化物系固態電解質計劃今年實現中試,明年進行試生產。
市場方面,中信建投預計,至2025年,全球各類固態電池市場空間或達幾十到上百GWh、千億元規模,市場潛力巨大。
作為下一代電池技術競爭的關鍵制高點,業內普遍認為,全固態電池到2030年將有望實現量產裝車,現階段仍有技術、成本等諸多難點亟待攻克。因此,需要車企、電池企業、材料企業,以及設備企業更加緊密和深入的合作,早日實現全固態電池規模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