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受訪青年期待“新農人”成為鄉村振興的青春力量
如今,越來越多“新農人”扎根鄉村、潛心農業,成為鄉村振興的一股“活水”。“新農人”投身鄉村發展還需要哪些支持?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發布的一項有1500名青年參與的調查顯示,87.2%的受訪青年期待更多“新農人”扎根鄉村,成為鄉村振興的青春力量。助力“新農人”職業發展,53.0%的受訪青年建議提供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和服務,51.7%的受訪青年希望健全“新農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
受訪青年中,男性占53.7%,女性占46.3%。00后占16.6%,95后占34.1%,90后占33.3%,85后占16.0%。來自**城市的占24.7%,二線城市的占36.5%,三四線城市的占27.4%,縣城或城鎮的占7.1%,農村的占4.3%。87.2%受訪青年期待“新農人”成為鄉村振興的青春力量“做農業雖苦,但也很酷”
當記者聯系到張育時,他剛從陜西老家來到北京,準備去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一位老師,溝通實驗成果轉化的合作事宜。作為一名90后“新農人”,奔波、學習是他的生活常態。幾年前,張育從福州回到家鄉陜西省寶雞市眉縣從事獼猴桃種植技術相關工作。
返鄉前,張育比較大的顧慮是愛人的選擇,他們在福州工作時相識相戀,讓對方離開家鄉到眉縣從事農業工作,他心里很沒底。但他的愛人到眉縣實地考察后,發現這個行業有發展前景,于是他們決定在此開拓新事業。
2019年,25歲的肖源從國外留學歸國,成為湖南省婁底市的一名人民教師。但她逐漸發現,自己對農業很有感情,于是在當地考察后決定辭職回村種果樹和水稻。“我父母都是從農村走出去的,但在我打算回村做農業時,母親不太支持,她覺得我沒在農村生活過,也沒接觸過農業生產,不了解其中的辛苦。后來確實遇到了不少困難與挑戰,不過我覺得做農業雖苦,但也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