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體重難以減下來,不單是因為生活方式不規律,可能與本身體質有關,這類人要輕體,得先調體;不同的體質會有不同的形體特征、心理特征及發病傾向等,與健康息息相關。中醫認為,人之所以肥胖,是因為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逸無度以及先天稟賦等導致了人體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司,陽氣虛損,痰濕內生,經絡不暢。從而出現倦怠乏力、多汗、氣促、腹脹等不適。中醫辨證施治,針對不同胖胖體質運用特色中藥、針灸埋線、推拿刮痧、穴位貼敷等方法,引導胖胖患者科學減重,從根本達到氣血陰陽平衡,真正實現形體美觀、體質健康的養生目標。為什么說中醫體質注重“天人合一”?山西中醫體質辨識儀-品牌-排行
中醫體質辨識報告,內容包含了體檢者當前所屬體質類型、體質偏頗嚴重程度、復合質存在情況、對環境的適應力、健康隱患、易患疾病,以及自身調護建議等各方面信息。當我們拿到自己的中醫體質報告時,首先要明確自己屬于哪一種體質或是哪幾種體質。我們把同時具有兩種以上體質的情況稱為復合質,復合質的出現是極為普遍的,說明當前機體氣、血、陰、陽的失衡情況較為復雜,多存在“上熱下寒”、“表寒里熱”、“肝郁脾虛”等兼夾證型。山西中醫體質辨識儀-品牌-排行什么叫中醫體質辨識?
體質判斷正確之后,需要做些什么呢?1.可以因人施治人體素質有強弱之異,有偏熱偏寒之殊,因此臨證治病必須結合患者平素體質而治。2.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由于體質差異,即使同患一種疾病,可以表現出不同的證型。另一方面,即使是不同的致病因子或不同的疾病,由于患者的體質在某些方面有共同點,往往出現相同或類似的病機和臨床證型,而施以相同或類似的治法。3.視體質用藥如陰虛質宜甘寒、咸寒清潤,忌辛香溫散、苦寒沉降,飲食當避辛辣;陽虛質宜益火溫補,忌苦寒瀉火;氣虛質宜補氣培元,忌耗散克伐等。
先天因素、后天因素、環境因素三者共同作用,產生了蕓蕓眾生的諸種體質,人的體質一旦形成,先天的種族、家族因素無法改變,而環境因素的改善往往需要正確的引導與長期的共同干預才能逐漸起效,所以調節后天飲食、起居、運動、勞欲、情志等要素對自身的影響,成為個體體質養生、調護的重要方面。中醫養生一貫主張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概括起來,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調和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補氣調吸、動靜適宜等一系列養生原則,而協調平衡是其中心思想,即當一個人通過以上調護方式,使的身心達到平衡點的時候,才是健康的。九種中醫體質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西方醫學的各種體質分型學說,多屬于現代心理學與西醫解剖學層面關系的研究,缺乏對個人形態特征與生理功能、病理發展方面關聯性的分析,且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尚處于歸納階段,因而對醫學健康養生、防治疾病等臨床實踐方面的指導價值非常有限。比較西醫體質觀念,中醫體質分型是以中醫陰陽學說、整體觀念為基礎,以“形神合一”的生命觀和“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為出發點,考量的人體特征更加具體,兼顧了先天、后天、環境(包括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宇宙等多方面影響因素的作用,從人體的陰陽屬性、表里屬性、虛實屬性、寒熱屬性、氣血屬性、經絡屬性、形神屬性的多角度、多層次對不同類型之人進行更為細致的分析,因而得出的體質分析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其較完整的理論體系,能夠直接應用于中醫養生康復和醫療實踐,對人們現實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調體通絡、四季養生更具實際指導意義。中醫體質辨識與健康管理。山西中醫體質辨識儀-品牌-排行
啟達中醫體質辨識的基本組成是什么?山西中醫體質辨識儀-品牌-排行
“天人合一”是生命存在的客觀規律。人既存在于自然環境中,也存在于社會環境之中,所以,每一個人的體質就必然打上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乃至整個宇宙生命發展規律的烙印。個體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適應程度往往表現在個體的體質特征之中。基于以上觀念,中醫體質的辨識工作必須遵循從整體觀點出發,運用“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思維方法,正確審查人的神、色、形、態、舌、脈等體征及性格、飲食、二便等情況,結合中醫臨床辨體論治的實際經驗進行綜合分析。在體質調理方面,更要從整體出發,針對不同體質者的心理特征、飲食特征、運動情況、生活環境、工作習慣等多方面因素,考量分析,制定詳細、因人制宜的調體方案。山西中醫體質辨識儀-品牌-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