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融冰率,制冰率(IPF)有兩種定義,一是指對于冰蓄冷式系統中,當完成一個蓄冷循環時,蓄冰容器內水量中冰所占的比例。另一個是指蓄冰槽內制冰容積與蓄冰槽容積之比。而融冰率是指在完成一個融冰釋冷循環后,蓄冰容器內融化的冰占總結冰量的百分比。制冰率與融冰率這兩個概念是冰蓄冷式系統中評價蓄冰設備的兩個非常重要數值 融冰率與系統的配置有關,對于串聯式制冷機組下游的系統,蓄冷設備的融冰率較高;反之,則較低。而并聯系統的融冰率界于兩者之間。冰蓄冷系統的創新設計也推動了相關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廣西乳業冰蓄冷儲能
空調蓄能技術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節能技術。它能夠充分利用分時電價差異,幫助節省制冷或制熱的運行費用。這種技術在國外已經得到了普遍應用,目前國內也在大力推廣。其中,“大溫差水蓄冷中央空調水蓄冷系統”該技術是目前全球較先進的水蓄冷系統,其各項指標均超越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類似系統。水蓄冷中央空調系統,一種將冷量以顯熱或潛熱形式儲存在介質中的空調技術,能夠在需要時釋放冷量,實現高效節能。它利用夜間低電價時段的多余電力,通過水的顯熱來蓄冷,以低溫冷凍水形式儲存,并在高峰時段使用,從而節省運行費用。廣西乳業冰蓄冷儲能冰蓄冷的運行靈活,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冷量供應。
冰蓄冷和水蓄冷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適用范圍。接下來,我們將深入分析這一點。通過公式Qc=Q/(N1+CfN2)和Qs=N2Cf*Qc,我們可以推導出蓄冷比率η。對于一般的辦公建筑,其中NCf、N2為常數,分別為8和7,我們可以計算出η約為7%。在這一比率下,制冷機與蓄冷槽的容量配置達到較佳狀態。對于冰蓄冷系統,由于其蓄冰槽可根據蓄冷量靈活配置,不受任何限制,因此我們可以依據這一比率來確定適當的蓄冷量,進而配置相應的制冷機和蓄冰槽。
對于供電部門和社會綜合效益:縮小電力負荷峰谷差,提高發電廠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實現宏觀節能。對于發電部門,減少發電廠發電設備建設數量,減少國家電力投資,增加電廠使用率。對于供電部門,避開高峰緊缺時段用電,實現電網的移峰填谷,避免高峰時段“拉閘限電”,緩解高峰供應電力緊張。節約社會能源使減少SO2、NOx、CO2排放,保護環境。技術內容:技術原理:冰蓄冷中央空調是指在夜間低谷電力時段開啟制冷主機,將建筑物所需的空調冷量部分或全部制備好,并以冰的形式儲存于蓄冰裝置中,在電力高峰時段將冰融化提供空調用冷。冰蓄冷系統能夠提升建筑的能源星級,增強市場競爭力。
經濟效益概算:考慮到峰谷電價差異,本工程完成后,消防水池預計能蓄冷1200Rt。假設大廈冷站的COP約為5,那么1200Rt·h的冷量大約需要消耗1200千瓦時的電量。根據每日兩次蓄冷和兩次釋冷的計算,每天可節省約1685元的電費。按照每個制冷季160天計算,年節約運行費用可達27萬余元。但需注意,實際運行中還需考慮蓄冷池效率、冷量損失及蓄冷泵能耗等因素,因此實際年節約運行費用可能會略低于27萬元。經過兩個夏季的運行,改造后的空調系統表現穩定,蓄冷系統和空調系統均正常工作。消防水池蓄冷的冷量不僅滿足了大廈上午的預冷需求,還能在下午空調負荷峰值時減少冷機開啟數量,從而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水資源的有效利用與冰蓄冷的結合,為節能提供了新思路。廣西乳業冰蓄冷儲能
冰蓄冷系統能夠有效緩解夏季用電高峰時的電力緊張。廣西乳業冰蓄冷儲能
冰蓄冷中央空調表示當今世界中央空調的先進水平,預示著中央空調的發展方向,有如下特點。優點:①減少冷水機組容量(降低主機一次性投資),總用電負荷少,減少變壓器配電容量與配電設施費。②制冷主機制冷效率高(COP大于5.3),同時利用峰谷荷電價差,較大程度上減少空調年運行費,可節約運行費用35%以上(與熱泵和溴化鋰空調形式比可以節約40%以上)。③減少建筑的配電容量,節約變配電的投資,節約約30%(空調的配電投資);免雙線路的高可靠性費用,節約投資。廣西乳業冰蓄冷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