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漿蓄冷系統。冰漿蓄冷系統特別適用于需要大制冷量和短時間內低溫的場所,如一些工業加工過程和低溫空調系統。內部融冰儲存。冰漿蓄冷系統是將冷卻器產生的低溫乙二醇水溶液送至冰漿蓄水箱(桶)內的塑料管或金屬管,使管外的水結冰。冰漿蓄冷罐可將90%以上的水凍結成冰。當冰融化時,從空調負荷側返回的高溫乙二醇水溶液進入冰漿冷儲槽,流過塑料或金屬盤管,融化管道外的冰,提高乙烯溫度,降低乙二醇水,然后被泵送回空調負荷側。冰漿蓄冷利用電網峰谷電力差價,降低空調運行費用。貴州冰漿蓄冷儲能
冰漿蓄冷放冷恒溫控制模式:放冷功能控制有兩種功能模塊:一種是恒溫控制模塊,常用于中央空調系統;另外一種是恒壓控制模塊,常用于生產工藝供冷系統。放冷恒溫控制功能只需開啟放冷泵和冷凍泵就可以完成整個融冰功能。為了保證冷凍回水溫度穩定,防止冷凍回水溫度太低,放冷泵采用變頻器控制水泵運行頻率調節冷凍回水溫度。放冷泵變頻調節采用模糊控制,把冷凍回水控制溫度分為三個區,增大頻率區、保持區、減小頻率區。冷凍回水溫度大于13℃,屬于增大頻率區;冷凍回水溫度小于或者等于13℃,大于或者等于12℃,屬于保持區;冷凍回水溫度小于12℃,屬于減小頻率區。河北專業冰漿蓄冷散熱冰漿蓄冷可以降低業主方的電壓增容壓力。
冰漿蓄冷裝置一般分靜態制冰和動態制冰兩類。靜態制冰的形式有內、外融冰冰盎管式,封裝式(冰球、冰板式)等;動態制冰的形式有冰片滑落式,冰晶(冰漿)式等。系統制冰漿蓄冷時,如有連續且較大的空調負荷時,宜另設基載主機單獨向空調系統供冷,以獲取較高的制冷效率,降低能耗。制冷主機的制冷能力隨著蒸發溫度降低而減少,一般制冷機出液溫度每降低1℃,各種機組制冷容量的減少,雙工況制冷主機在制冷和制冰兩種工況下交替運行,因此應比一般冷水機組更具有可靠的穩定性和良好的調節性能,并要求機組在兩種工況條件下均能達到較高的能效比。
內融冰式冰漿蓄冷。該系統是將冷水機組制出的低溫乙二醇水溶液(二次冷媒)送入蓄冰槽(桶)中的塑料管或金屬管內,使管外的水結成冰。蓄冰槽可以將90%以上的水凍結成冰。融冰時從空調負荷端流回的溫度較高的乙二醇水溶液進入蓄冰槽,流過塑料或金屬盤管內,將管外的冰融化,乙二醇水溶液的溫度下降,再被抽回到空調負荷端使用。動態制冰。該系統的基本組成是以制冰機作為制冷設備,以保溫的槽體作為蓄冷設備,制冷機安裝在蓄冰槽上方,在若干塊平行板內通入制冷劑作為蒸發器。循環水泵不斷將蓄冰槽中的水抽出送到蒸發器的上方噴灑而下,在平板狀蒸發器表面結成一層薄冰,待冰層達到一定厚度(一般在3~6.5mm之間)時,制冰設備中的四通換向閥切換,使壓縮機的排氣直接進入蒸發器而加熱板面,使冰脫落。也就是冰的所謂“收獲”過程。冰漿蓄冷技術之所以在空調工程中受到重視和應用,是因為它是一種平衡電網用電負荷。
冰漿蓄冷中如何根據冰槽所蓄冷量確定相應的冰槽面積:設定。(1)主機空調工況時制冷能力為:P。(2)主機制冰工況時制冷量與空調工況時制冷量之比為:K1(注:根據蓄冰裝置蓄冰時的平均運行溫度及制冷機運行性能表即可查出K1值)。(3)需求蓄冰量為:Q(RTH)(潛熱)。(4)電價高峰段冷負荷為:W1(RTH)。(5)電價平價段削峰冷負荷為:W2(RTH)。(6)電價低谷段冷負荷為:W3(RTH)。(7)峰價段蓄冰裝置供冷投入時間為:N小時。蓄冰設備在實際應用中,其在放冷后期放冷速率降低。此時,蓄冰設備的放冷能力已無法滿足空調負荷的需求。由此產生以下兩個問題,首先,蓄冰設備后期放冷速率降低,會層致蓄冰設備不可能在白天16個小時的時間內將全部蓄冷量(潛熱)放完。故,計算時應考慮該部分無法放出的蓄冷量。冰漿蓄冷的制冷設計容量可以小于常規空調系統。河北專業冰漿蓄冷散熱
冰漿蓄冷將冰的相變潛熱用于供冷的成套技術。貴州冰漿蓄冷儲能
冰漿蓄冷中央空調的優點。1、社會效益。(1)電力移峰填谷,平衡電網負荷,提高發電設備的效率,降低電網的運行成本;(2)降低電廠、電網的基礎建設,減少污染,保護環境。2、經濟效益。(1)減少冷水機組的裝機容量、減少機房面積,從而降冷機房一次性投資;(2)采用部分蓄冰系統可減少用電負荷、減少配電容量,減少電力投資費用(包括電力補貼費和變壓器、配電柜等電力設施),進而減少項目初始投資;(3)空調系統的冷卻為過冷式,夏季夜間環境高溫度為28℃,濕球溫度為26℃,冷凝溫度為36℃,其他季節冷凝溫度可控制在32℃,此時機組能效較白天提高10%;(4)充分利用國家的分時電價政策,“高拋低吸”,大量節省運行電費。貴州冰漿蓄冷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