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道管理不暢所致的常見并發癥醫院獲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時不存在、也不處潛伏期,而于入院48小時后發生引起的各種類型的肺實質炎癥。其中以呼吸機相關肺炎(VAP)常見,它是指建立人工氣道(氣管插管/切開)和接受機械通氣(MV)48h后發生的肺炎。HAP/VAP給臨床造成沉重負擔HAP和VAP是院內常見的重度疾病,臨床發病率和病死率很高。HAP是美國目前第二大常見院內獲得性,是我國排位的醫院內,在我國發病率為1.3%~3.4%,機械通氣患者VAP發病率為4.7%~55.8%,ICU內幾乎90%的VAP發生于機械通氣時,在氣管插管早期發生VAP的危險性比較高。與氣管相連,通過壓力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判斷患者氣管內壁與氣囊之間的壓力程度,減少肺炎的滋生。江西氣管連續監測與控制儀功能怎么樣
氣囊概述:氣囊管理是人工氣道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氣囊壓力是氣囊是否損傷氣管粘膜的重要因素。氣囊位置:氣管插管、氣切套管和喉罩上的氣囊位置。指示球囊以充氣管與氣囊聯通,可通過指示球囊為氣囊充氣和監測氣囊壓力。氣囊的種類:依據氣囊內壓的大小及制作材料不同可分為:低容高壓型氣囊(LVHP)、高容低壓型氣囊(HVLP)及等壓氣囊。由于高壓易造成氣管黏膜壞死,現較少采用,目前臨床多采用高容低壓氣囊的氣管導管。氣囊作用:1、固定導管;2、封閉氣道,保證潮氣量3、預防口腔和胃內容物反流導致的誤吸或VAP。氣囊使用并發癥:當氣囊充氣不足,則導致漏氣、誤吸等;氣囊壓力<20cmH2O時,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內容物沿著氣囊皺褶及氣管壁進入肺部,而引起VAP。若氣囊充氣量過大,氣囊壓過高會影響氣道黏膜供血。江蘇醫用連續監測與控制儀銷售電話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重癥醫學和麻醉學會在其指南建議使用自動充氣泵來控制氣囊壓力。
氣道管理不暢所致的常見并發癥:醫院獲得性肺炎(HAP):患者住院期間沒有接受有創機械通氣,未處于病原的潛伏期,入院48h后新發生的肺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患者接受機械通氣48h后至拔管后48h內出現的肺炎。HAP/VAP給臨床造成沉重負擔HAP和VAP是院內常見的重度性疾病,臨床發病率和病死率很高。HAP是美國目前第二大常見院內獲得性,是我國排名位的醫院內,在我國發病率為1.3%~3.4%,機械通氣患者VAP發病率為4.7%~55.8%,ICU內幾乎90%的VAP發生于機械通氣時,在氣管插管早期發生VAP的危險性比較高。
氣囊充氣測壓的方法間斷壓力測量(實測法)實測法,較常見于臨床的是使用手持式氣囊壓力表(CPM)測量。完全抽出氣體,將導管充氣接口連接套氣囊壓力表充氣閥。在測壓表檢測下慢慢擠壓球囊逐漸充氣,每次以0.15ml左右的增減。直至囊內壓達15~25cmH2O(11.4~19mmHg)。同時聽取呼吸機送氣聲音,直到漏氣音剛好消失。觀察壓力表,此值為基準值,每次測量的衡量標準。使用方法正確的前提下,氣囊壓力表測量數據準確。不足之處:無法持續、需人工測量、撤下必減壓、并需定期校準。因分離測壓管時會有2~3cmH2O的氣體泄漏,因此需在理想壓力值上+2cmH2O,以補償漏氣。應用科室:NICU(神經外科重癥監護)、EICU(急癥重癥監護)? 、RICU(呼吸重癥監護)、CCU ( 加強監護)。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預防和指南(2013)定義與流行病學AP指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患者在接受機械通氣48h后發生的肺炎。撤機、拔管48h內出現的肺炎,仍屬VAPE。目前VAP在國內外的發病率、病死率均較高,導致ICU留治時間與機械通氣時間延長,住院費用增加。國外報道,VAP發病率為6%~52%或(1.6~52.7)例/1000機械通氣日,病死率為14%~50%;若病原菌是多重耐藥菌或泛耐藥菌,病死率可達76%,歸因死亡率為20%~30%。在我國,VAP發病率在4.7%~55.8%或(8.4—49.3)例/1000機械通氣日,病死率為19.4%一51.6%[10-12]。VAP導致機械通氣時間延長5.4—14.5d,ICU留治時間延長6.1~17.6d,住院時間延長11~12.5d。根據VAP發病時間,可將VAP分為早發VAP和晚發VAP。早發VAP發生在機械通氣≤4d,主要由對大部分藥物敏感的病原菌(如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引起;晚發VAP發生在機械通氣>15d,主要由多重耐藥菌或泛耐藥菌[如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甲氧西林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研究發現,持續監測套囊壓力并使壓力控制在25cm-30cmH2O范圍之間,可有效降低VAP的發病率。山東氣管壓力連續監測與控制儀視頻
研究數據顯示氣囊壓力監控儀可使VAP發生率降低56.6%,氣道黏膜損傷降低80%。江西氣管連續監測與控制儀功能怎么樣
氣囊的作用:機械通氣時保證患者潮氣量,防止口腔分泌物及胃內容物誤吸,協助氣管導管的固定。氣囊壓力常規監測:每天監測氣囊壓力3次,維持高容低壓套囊壓力在25~30mmH2O之間,既可有效封閉氣道,又不高于氣管黏膜血管灌注壓,可預防氣道黏膜缺血性損傷及氣管食管瘺,減少VAP的發生和拔管后氣管狹窄等并發癥。高容低壓氣囊是否需要間斷放氣?目前認為高容低氣壓氣囊不需要間斷放氣,主要依據在于:1.氣囊放氣后,1h內氣囊壓迫區的黏膜血管血流也難以恢復,氣囊放氣5min就不可能恢復局部血流。2.常規定期氣囊放氣-充氣,往往使醫師或護士忽視充氣容積或壓力的調整,反而出現充氣過多或壓力過高的情況。3.危重患者放氣,易導致肺泡通氣不足,引起循環波動,導致患者不耐受。氣囊上滯留物氣囊上的滯留物是微生物繁殖的良好培養基,且多為耐藥菌。氣囊放氣后,含有革蘭陰性桿菌的滯留物容易流入下呼吸道導致嗆咳、窒息。江西氣管連續監測與控制儀功能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