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脂,運用物理或者化學方法去除生坯中的粘結劑,零件由金屬粉末與粘結劑的混合物變為單純的脫脂坯件(棕坯,有微小孔隙),形狀和結構不變。脫脂工藝必須在保持產品形態的情況下保證粘結劑從毛坯的不同部位沿著顆粒之間的微小通道逐漸地排出,而不降低毛坯的強度。該工序的主要是:控制坯件中粘結劑的殘留量,若脫脂處理不到位,則粘結劑殘留過多,高溫燒結時大量粘結劑分解氣化容易造成產品爆裂;若脫脂過度,則可能造成產品金屬氧化、結構變形等不良后果。因此,脫脂工藝的選擇與工藝參數的控制尤為重要。MIM技術的發展使得金屬零件的制造更加靈活多樣,可以滿足不同行業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焊接材料MIM流程
金屬粉末注射成形結合了粉末冶金與塑料注射成形兩大技術的優點,突破了傳統金屬粉末模壓成型工藝在產品形狀上的限制,同時利用塑料注射成型技術能大批量、高效率生產具有復雜形狀的零件:如各種外部切槽、外螺紋、錐形外表面、交叉通孔、盲孔、凹臺、鍵銷、加強筋板,表面滾花等。MIM工藝流程:產品技術交流→產品設計→模具設計→模具制造,金屬、陶瓷粉末、粘接劑→混煉→注射成形→脫除粘接劑→燒結→整形→檢驗→成品,(配料→混煉→造?!⑸涑尚巍瘜W萃取→高溫脫粘→燒結→后處理→成品)。廣東五金MIM生產廠家MIM技術能夠制造具有復雜內部結構的金屬零件,滿足特殊設計需求。
MIM工藝比較適合重量小的金屬零件。較典型MIM零件重量通常在10~15g左右,少于50克是較具經濟價值的,較大不超過300g。MIM工藝比較適合尺寸小的金屬零件。較典型MIM零件尺寸是在25mm左右,較大不超過150mm。為什么MIM工藝不適合大尺寸零件呢?這主要是因為MIM零件公差一般為尺寸大小的0.3%~0.5%,尺寸過大,則零件的公差會變大。公差過大,可能不符合設計要求,或者需要額外的機加工等二次加工工序,增加成本。厚度,MIM零件的典型厚度為1.0~3.0mm。
MIM,金屬注射成型技術,已成為粉末冶金領域中發展迅速、較具發展前景的新型近凈成形技術,被譽為“世界上流行的金屬零件成形技術”之一。本文將介紹MIM工藝的基本概念、工藝流程、優點、與其它工藝的比較、適合的零件類型及MIM應用。對于工程師來說,要想做好產品結構設計,就需要主動學習和了解MIM工藝。也許我們會發現,我們可以通過使用MIM工藝降低成本。MIM基本概念,金屬注射成型,簡稱MIM(金屬注射成型)這是一種混合金屬粉末和粘合劑用于注射成型的方法。利用MIM技術可生產強度高、高精度的金屬零件,代替傳統加工難度大的產品。
MIM市場規模,近年來MIM市場穩健增長。根據MPIF,2018年全球MIM市場規模達26億美元,2015--2018年復合增長率為7%,根據BCC Research,預計2018---2023年全球MIM市場復合增長率為7.5%;根據中國鋼協粉末冶金分會,2018年中國(不含中國臺灣)MIM市場規模約為60億元,2015--2018年復合增長率為6%。目前,中國MIM市場占全球市場的40%,是全球較大的市場,北美、歐洲MIM市場占全球市場的17%,也是全球重要的市場。中國MIM市場應用主要聚焦于手機等消費電子行業,手機應用占比為66%。MIM工藝結合了注塑和粉末冶金的優勢,能夠制造出高質量、高密度的金屬零件。廣東五金MIM生產廠家
通過MIM工藝,可以實現金屬零件的近凈成形,減少后續加工,提高生產效率。焊接材料MIM流程
MIM技術特點,金屬粉末注射成形結合了粉末冶金與塑料注射成形兩大技術的優點,突破了傳統金屬粉末模壓成型工藝在產品形狀上的限制,同時利用塑料注射成型技術能大批量、高效率生產具有復雜形狀的零件:如各種外部切槽、外螺紋、錐形外表面、交叉通孔、盲孔、凹臺、鍵銷、加強筋板,表面滾花等。1、直接成形幾何形狀復雜的零件,通常重量0.1~200g。2、表面光潔度好、精度高,典型公差為±0.05mm。3、合金化靈活性好,材料適用范圍廣,制品致密度達95%~99%,內部組織均勻,無內應力和偏析。4、生產自動化程度高,無污染,可實現連續大批量清潔生產。焊接材料MIM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