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的10個準則:①拒絕塑料袋;②巧用廢舊品;③遠離一次性,④提倡水循環;⑤出行少開車,⑥用電節約化;⑦辦公無紙化,⑧購物需謹慎;⑨植物常點綴;⑩爭做志愿者。我們身邊的低碳生活方式:①少用紙巾,重拾手帕;②每張紙都雙面打印;③不坐電梯爬樓梯、定期清洗空調,既健康又省電;④在家種花草,吸收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⑤盡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⑥衣服攢夠一桶再洗不是因為懶,而是為了節約水電;⑦開短會也是一種節約照明、空調、音響等等;⑧沒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費電的;⑨非必要的話,盡量買本地、當季產品,運輸和包裝常常比生產更耗能;⑩盡量少看電視,選擇晾曬衣物、避免使用滾筒式干衣機,午休和下班后關掉電腦電源,上下班盡量騎自行車或步行等。科普低碳環保小常識用自備的菜籃子或布袋買菜購物,一個一次性塑料袋需要600年才能腐爛。云南農業科普館建設
龍卷風是發生于直展云系底部和下墊面之間的直立空管狀旋轉氣流,是一類局地尺度的劇烈天氣現象。龍卷風可見于熱帶和溫帶地區,包括美洲內陸、澳洲西部、印度半島東北部等。龍卷風的季節性較弱,春季、夏季、秋季均可發生。龍卷風是發生于直展云系底部和下墊面之間的直立空管狀旋轉氣流,是一類局地尺度的劇烈天氣現象。龍卷風可見于熱帶和溫帶地區,包括美洲內陸、澳洲西部、印度半島東北部等。龍卷風的季節性較弱,春季、夏季、秋季均可發生。河南節能節水科普館設計科普館VR自行車,體驗者帶上VR眼鏡,騎上自行車,行駛在城市道路上。
維護地球健康的出路是多種植物。研究發現,一棵樹生長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kg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kg二氧化碳,因此,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地在居住環境植樹種草,以抵消我們平日制造的碳排放。少吃肉類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發現,生產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類,比生產谷物類、蔬菜類食物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多,吃1公斤牛肉相當于排放二氧化碳36400g,吃1公斤豬肉相當于排放二氧化碳1400克,而吃1公斤水果或蔬菜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只為牛肉的1/9。因此,為了我們和地球的健康,請養成“低碳飲食”的習慣。
農業科普小知識:播種技術要點與注意事項適時播種播種時棚外氣溫達到5℃,置床溫度12℃開始播種。播種前準備播種前澆水時要一次澆透,標準:置床15cm-20cm土層內無干土。大棚澆水時要在盤上覆蓋透氣膜,防止水流直接沖擊盤面影響平度。上年發生立枯病危害的苗床,播種前盤面噴施藥劑進行消毒處理,30%瑞苗清(精甲·噁霉靈)。或者播種覆土后覆蓋地膜前床面噴施藥劑進行消毒處理,5%多抗霉素1ml/m2。播種:電動播種機播種。缽形毯式苗播芽種4100-4260粒/盤,每盤648個缽體,平均每缽播種,即芽種數量控制在240-270粒/100cm2。要求:播量準確,播種均勻,秧盤邊緣無聚堆和壓摞現象。播種后要壓種入泥。覆土覆土厚度≤1cm。蓋土要選擇有機質含量較高、過8㎜篩子的細土,不得使用粘質土和孔徑大于8㎜篩子篩后的土。苗床除草封閉除草:播種后覆膜前50%殺草丹45-60ml/100㎡兌水15L進行噴霧。覆蓋地膜床播種后要覆蓋地膜,起到保溫保濕提高出苗整齊度的作用。雙膜覆蓋時保溫膜應蓋在地膜上面,保溫膜在出苗前做到早揭晚蓋,利于白天增溫。科普雷擊的主要對象山谷風口處的建筑物和構筑物。
地震來時應這樣躲避地震:(1)地震發生時,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鎮靜,就地避震!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2)躲避地震時身體應采取的姿勢,蹲下或者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用雙手或衣物等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3)不能驚慌,不要盲動。根據感覺判斷地震是大、是小,是近震,還是遠震。一般近震是先上下顛動,后左右晃動,而遠震是只有前后左右的晃動感。如果是小震或者遠震,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備抗震能力,大可不必慌亂。科普就是把人類研究開發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天津氣象科普館設計方案
科普雷擊的主要對象金屬屋面、磚木結構的建筑物和構筑物。云南農業科普館建設
農業技術中的地理知識果實套袋的好處,減少強烈日光的灼傷,保持良好的外型;防止病蟲害;防止鳥啄;減少農藥的污染;減輕凍害;減少風吹雨打。鋪設塑料薄膜:為啥果樹下面要鋪一層塑料薄膜,果實由于重力的原因多生長在葉子下面,果實要想著色,必須接觸太陽光,但躲在枝葉下面的果實大多無法直接被陽光照射。鋪設塑料薄膜可以起到反射太陽光,從而使枝葉下面的果實接受陽光的洗禮,促進果實著色。一般樹冠下主干兩側順行方向每邊各鋪一幅反光膜,邊緣用石頭或裝有土的膜袋壓實。采果前將反光膜回收洗凈、晾干備用,一般可連用3年以上。云南農業科普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