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是納米陶瓷涂層重要指標之一,硬度的測量比較好采用顯微硬度,且應取多個測量點,以其均值作為涂層硬度值。晶粒的細化使納米陶瓷涂層的硬度明顯大于微米陶瓷涂層,如常規WC-12Co涂層的顯微硬度為1186HV0.2,而納米結構WC-12Co涂層的顯微硬度為1584HV0.2,是常規涂層的1.3倍。2斷裂韌性斷裂韌性是反映材料抵抗裂紋失穩擴展的的性能指標。目前陶瓷涂層斷裂韌性的定量表征缺乏統一標準,主要有臨界應力強度因子、臨界裂紋擴展能量釋放率和裂紋密度三種表征方法。圖2為兩種涂層杯凸試驗的結果比較,常規陶瓷涂層顯示出明顯的開裂和剝落現象,而納米結構涂層并未觀察到宏觀裂縫。圖2常規涂層和納米涂層的杯凸試驗結果比較3耐磨性耐磨性是陶瓷涂層重要的應用性能之一。一般可通過磨損試驗測量涂層的磨損速率來進行表征。納米陶瓷涂層的耐磨性明顯優于常規陶瓷涂層,如圖3。陶瓷涂覆的特種隔膜。江蘇金屬表面納米陶瓷涂覆加工
目前,具有離子導電特性的聚(4-苯乙烯磺酸鋰)逐步代替傳統的黏合劑,在PE微孔膜表面涂覆5μm厚的Al2O3功能層,制備了具有良好離子導電性能的復合鋰離子電池隔膜。陶瓷粉體材料陶瓷粉體材料具有熱、化學、力學穩定性好等特點,應用于鋰電池隔膜可以防止高溫時熱失控的擴大,提高電池的熱穩定性;其次陶瓷粉體顆粒表面的—OH等基團親液性較強,從而提高隔膜對于電解液的浸潤性。目前,主要應用于制備陶瓷復合隔膜主要有Al2O3、SiO2、TiO2和BaTiO3等。陶瓷復合隔膜—結構分類結構成膜方法性能特點單層復合涂覆陶瓷層只分布在基膜的一側具有陶瓷層、基膜的雙層結構雙層復合涂覆或靜電紡絲陶瓷層分布在基膜的前后兩側,具有陶瓷層、基膜、陶瓷層的三層對稱結構;或兩層基膜中間夾陶瓷層的三明治結構。江蘇金屬表面納米陶瓷涂覆加工納米陶瓷耐磨防腐涂層。
物相沉積物相沉積技術主要包括高頻濺射(RFS)、磁控濺射(MS)、離子束混合沉積(BIM)、分子束外延(MBE)、原子層外延(ALE)、離子束增強沉積(ED)、電子束輔助沉積(IBAD)、電子束蒸發(EB)、脈沖激光沉積(PLD)、電子束物相沉積(EB-PVD)等。物相沉積技術可用于制備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的納米涂層,也能沉積金屬、化合物的多層或復合納米涂層。制備的涂層附著力強,工件不受熱變形,這種好的一點就是但其設備較昂貴,沉積效率低,不適宜制備厚涂層。
溶膠-凝膠法溶膠-凝膠法(sol-gel)是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制備玻璃、陶瓷等無機材料的新方法。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利用該方法制備納米復合薄膜。其基本步驟是先用金屬無機鹽或有機金屬化合物在低溫下液相合成為溶膠,然后采用提拉或旋涂的方法使溶液吸附在襯底上,經膠化過程成為凝膠,然后在一定溫度處理后即可得到納米復合涂層。此法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缺點是涂層與基體結合較差,難以制備厚涂層和大面積涂層。Cr合金與陶瓷中Al2O3、ZrO2附在基體表面,形成多孔性,使基體中的金屬分子也能擴散到陶瓷中,進而改善涂層結構與性能。鋰電池對隔膜的要求。
單、雙層陶瓷復合隔膜是在傳統鋰離子電池隔膜的基礎上,主要以聚烯烴微孔膜、無紡布等為基膜,通過一定工藝涂覆陶瓷層制備的復合鋰離子電池隔膜。主要通過原子層沉積技術在基膜表面沉積了一層厚度約為6nm的超薄Al2O3功能層,制備了陶瓷復合隔膜。涂覆成膜工藝缺點是陶瓷層與基膜間的結合力較弱,易出現陶瓷層脫落現象。靜電紡絲靜電紡絲成膜工藝主要通過熱輥壓工藝制備具有三明治結構的復合陶瓷隔膜。該工藝優點是:陶瓷粉體顆粒層被限制在雙層聚丙烯腈無紡布之間,有效避免了粉體粒子的脫落,同時改善復合隔膜的熱穩定性和機械強度。陶瓷隔膜 — 結構和成膜工藝簡析。納米陶瓷涂覆廠家
金屬表面涂覆納米陶瓷具有耐磨自潤滑功能.江蘇金屬表面納米陶瓷涂覆加工
陶瓷復合隔膜成膜材料主要包括基膜、黏合劑和功能性無機陶瓷材料。基膜基膜是陶瓷復合隔膜的柔性支撐體,具有固定和負載陶瓷粉體粒子的作用。目前PP、PE微孔膜被用作基膜。但是,低熔點、低孔隙率、低電解液浸潤性等缺陷也限制了聚烯烴基陶瓷隔膜性能的進一步提升。黏合劑黏合劑對陶瓷復合隔膜的表面性質、孔道結構和機械強度等有重要影響。目前使用聚偏氟乙烯樹脂作為黏合劑,將陶瓷粉體粒子固定在基膜的表面或內部。同時,也有研究者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丁苯橡膠、硅溶膠以及聚(4-苯乙烯磺酸鋰)等材料為黏合劑。江蘇金屬表面納米陶瓷涂覆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