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設備零件的復雜性還表現在種類上,因為加工對象不同,需要按棉、麻、毛、絲、化纖等不同原料設計制造不同種類的零件。例如毛紡細紗錠子就要有比棉紡錠子更大的尺寸,但結構相似。再如,因織物門幅多樣就必須有結構原理完全相同而工作幅度不同的機種。如果聽任上述零件和機臺參數任意發展,就會給紡織設備廠產品設計效率、生產管理和生產成本等帶來不利的影響,而且會使紡織廠設備管理、易損零件儲備、維修和替換增加工作量,甚至造成工廠管理的紊亂。標準化的目的就是在滿足不同工藝要求的原則下以盡量簡化的、數值間距分布恰當的主要技術參數作為一組不同容量的機器的設計依據。如細紗機按錠距、織機和印染機按工作幅度、針織機按針筒直徑,...
紡機產品開發缺少與工藝的有機配合,影響到紡機產品的使用效果。政策不配套,影響了國產紡機產品的競爭力。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紡機行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發展紡機基礎件設施,引進國外紡機技術,差別化發展戰略,以及國家出臺相應政策支持紡機的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8-2010年,隨著世界和中國紡織業的迅速發展,對紡機的需求越大越來,中國紡機行業發展面臨著很好的機遇。預計到2010年,受紡織設備升級的推動,中國紡織設備工業新產品產值率將由2005年的25%提高到2010年的50%;紡織設備產品的出口額將占到同期產值的30%以上;紡織設備工業裝備全行業數控化率將達到10%以上,其中骨干重點企業將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