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在推動綠色微電網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從成效方面來看,產業園區通過引入智能微電網技術,不僅保障了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及穩定性,還大幅減少了電力斷供風險,提高了風險應急能力。特別是在新能源發展與微電網應用加速結合的背景下,產業園區能夠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潔電力的供應。例如,河北電力科學研究院研發的風光儲熱一體化智慧微電網系統,為工業企業節能降碳、建設綠色園區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此外,園區內通過集成屋頂光伏、風電設備以及儲能電站等綠色新能源,實現了不同種類新能源的互補利用,有效提升了含"綠"量,助力工業節能減碳。然而,在推動綠色微電網建設的過程中,產業園區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雖然政策大力支持微電網的布局建設,但如何確保這些政策得到有效實施,以及如何解決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等問題,仍然是需要面對的挑戰。其次,微電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需要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突破,包括綜合能源管理和利用、多電源優化互動等方面的技術裝備。此外,如何實現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就近向產業園區或企業供電,也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浙江環爍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領域的公司。雙碳能源中心在雙碳目標下把握機遇
產業園區吸引新能源企業入駐的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政策支持與優惠: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和優惠措施來吸引新能源企業。例如,提供稅收優惠、補貼等扶持政策,給予保障性電源電價支持政策,以及通過專項資金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力度。
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需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電力供應、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以滿足新能源企業對基礎設施的需求。
產業鏈招商:通過產業鏈招商策略,圍繞一個產業的主導產品,定向招引與之配套的上下游企業、關聯服務性企業,謀求產業協同發展,增強產品、企業、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創新與技術孵化:產業園區應注重創新和技術孵化,為新能源企業提供研發、銷售等相關配套服務業,并依托微碳慧能解決方案建設,基于統一數字平臺,以及能源管理、零碳等方面的支持。
文化和氛圍營造:工業園區應注重文化建設,營造開放包容、創新創業的園區氛圍。
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搭建交流平臺等方式,增強園區內企業的凝聚力,吸引質量企業入駐。
定制化服務:產業園區應針對企業發展訴求,為企業量身定制"要素服務包""人力服務包""金融服務包"等服務可選包,專門配備客戶經理,提供精細化服務。 雙碳能源中心在雙碳目標下把握哪些投資機遇山西雙碳能源中心的建設是山西省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產業園區的新能源板塊吸引了多種類型的新能源企業入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類:
電力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如上海電氣,展示了其在新型電力系統解決方案、"風光儲氫網"零碳產業園區綜合案例等方面的成果。
新能源裝備研發和技術孵化企業:江蘇怡寧能源微碳慧能科創產業園主要產業形態為新能源裝備研發集成和技術孵化實踐。
太陽能光伏、動力和儲能電池、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企業:泰州新能源產業園通過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吸引了智航新能源、錦江CIGS、泰州中建材等企業在太陽能光伏板塊、動力和儲能電池板塊以及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
鋰電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企業:福建寧德新能源產業集聚發展項目,產業定位以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為主,共入駐企業62家。風電裝備相關企業:射陽港經濟開發區打造的低(零)碳產業園尤其在風電裝備方面吸引了大量企業入駐,幾乎覆蓋整個產業鏈。
鋰電池設備和回收企業:山東海陽鋰電新能源產業園一期主要為涂布機、對輥機、注液機、套膜機等鋰電池設備企業和鋰電池回收企業。
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企業:坪山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集研發辦公、輕型生產、科技體驗展示于一體,為企業提供低成本、定制化的生產空間,滿足高標準制造業用房的需求。
中國雙碳政策體系的近期匯總顯示,該體系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框架,旨在推動國家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可以概括出以下幾點關于雙碳政策體系的近期動態:
政策文件數量:2023年12月,更新后的政策體系包括了79份全文,這些政策經過優化,去除了那些缺少全文、不算方案的內容,并補充了近期發布的政策。
省級政策匯編:除了國家 ji 政策外,還有一項工作是對全國各省已發布的雙碳政策進行了匯總,形成了包含Excel匯總表+PDF政策原件的"31省市雙碳行動方案匯編"。
政策體系構建完成:到2023年8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宣布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構建完成。
政策內容更新:在能源領域,中國制定了多項政策來推動碳減排,此外,還有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以及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
法治進展:2023年度中國雙碳法治事件包括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修訂加強氣候變化應對等。
國際視角:中國在國際上也展示了其在雙碳領域的進展和承諾,進一步增強我國在國際“雙碳”政策和法律制定上的話語權。 政策和資金的支持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山西省通過集成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多項技術,聚焦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監測園區碳排放并智慧管理碳足跡。具體來說,山西省的近零碳示范園區采用了數字孿生、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對辦公區、常溫區、冷凍區、交通的碳排放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并對各個園區的車輛碳排放數據進行綜合檢測分析。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整合了光伏減排、CCER減排、交通減排等減排策略的實時數據,還為園區提供了精細的碳排放監控和管理能力。此外,智慧碳監管的建設以大數據為基礎,通過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數智技術打通“信息孤島”壁壘,實現碳排放數據的實時監控追蹤,高效分析和決策支持,以達到精細“數智”控碳的目標。這表明山西省在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監測園區碳排放并智慧管理碳足跡方面,采取了綜合性的技術應用和管理策略,旨在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園區能耗和碳排放管理水平。山西儒商大廈積極推動清潔能源的使用和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雙碳能源中心在雙碳目標下把握機遇
山西積極響應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持續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推進能源供給結構優化,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雙碳能源中心在雙碳目標下把握機遇
大力推進清潔能源有效利用。制冷空調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需遵循國家層面的“雙碳”政策規劃的指引。例如:研究太陽能和制冷設備的多種有機結合和利用方式,能夠大幅度地提高太陽能的利用效率也是清潔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行業內已經開發出太陽能光伏直驅的空調(熱泵)系統并成功應用在多種場合。降低太陽能空調的初始投資成本和發展太陽能復合建筑供能系統,提升太陽能的利用效率,是未來太陽能在制冷空調行業應用的主要方向。 雙碳能源中心在雙碳目標下把握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