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需求側管理包含五方面具體措施。一是合理控制用能總量,推動能源資源高效、科學配置;二是優化用能方式,綜合應用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等,推動用能合理化、高效化、低碳化發展;三是調整用能結構,控制化石能源消費與終端用能綠色清潔替代協調配合;四是引導用能行為,通過行政手段或經濟激勵,激發需求側靈活性資源潛力,調節用能時序,保障能源供需平衡;五是豐富用能模式,為滿足日益個性化、多元化、智能化的用能需求,用能服務內容、商業模式由傳統單一形式向綜合型、質量化發展。實現新一代能源系統目標的關鍵技術:能源互聯網.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模塊價格
是“綜合能源”更是“服務”“
綜合能源”涵蓋多種能源,包括電力、燃氣和冷熱,可以理解為利用智慧能源提供綜合服務提升能源效率,是以可再生能源為優先,以電力能源為基礎,集成熱、冷、燃氣等能源,綜合利用互聯網等技術,深度融合能源系統與信息通信系統,實現多種能源的相互轉化和優化配置,實現節能降耗、低碳綠色。“服務”,即通過綜合能源系統,為用戶供應綜合能源產品和/或提供能源應用相關的綜合服務,包括工程服務、投資服務和運營服務。 科研數據采集平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現實需要,切實推進能源消費清潔化是能源需求側管理。
能源行業是碳中和的關鍵
從行業來看,我國碳排放來源占比分別為:火電45%;重、化工35%;交通1.5%以及其他5%。不難看出,在我國碳排放總量中,幾乎所有的碳排放都與能源有關,都產生于能源的生產、儲運和使用環節。因此可以認為,碳中和問題本質上就是能源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就是減少能源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的碳排放。目前主要可以從兩方面實現,一是調整能源結構,二是節能。先來看調整能源結構。首先應該考慮提高非化石能源生產端的比例。
2021年報告中指出,要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我國電力和熱力生產約占能源相關碳排放的50%,特別是在大型公共建筑、產業園區、工業建筑等區域由于缺乏有效的能源工業控制手段,導致熱網能源浪費、調度效能低下、運營管理效率不高等關鍵問題,極大的增加了建筑運營成本。
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建筑能源優化管理系統建設項目是服務于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簡稱:產業基地),通過構建一整套基于工業互聯網能源管控的裝置及平臺,為產業基地下轄10平方公里提供熱網平衡改造、水力平衡調節、站點安全運行、應急搶險、管網建設、工程管理等、便捷、智能的能源優化管理。同時,在對產業基地熱網能源輸配過程中結合優化調度算法分析,利用工業控制對熱網進行統一調度,以此降低產業基地企業綜合能耗、提高生產效能,實現“節能減排、綠色能效”。 能源需求側管理的體制機制,是能源需求側管理的制度基礎。
在“雙碳”目標下,能源需求側管理要從技術和機制兩方面綜合發力,引導促進全社會提升綠色能源消費,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在技術方面,加強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有利于促進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消納的能源基礎設施。同時,大力發展信息通信技術、智能控制技術、負荷聚合技術等需求響應技術,靈活實施削峰填谷,協助平抑綠色能源出力的波動性,重點加強填谷響應以促進綠色能源消納,從需求側加強綠色能源特別是綠色電力消費與生產協調互動。在機制方面,積極構建促進綠色能源消費的市場體系和長效機制。積極推動以風、光為**的綠色能源交易試點,市場化匹配綠色能源消費意愿;建立健全體現綠色屬性和環境價值的相關機制,建立綠色能源認證體系,推廣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加強電力綠色運行調節,將需求響應統籌納入電力運行調度。從需求側引導促進全社會提高綠色能源消費比重,支撐綠色能源有效利用水平,與供給側大力發展風、光等綠色能源,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相協同,促進能源系統的綠色低碳轉型。能源需求側管理是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中小企業數據采集價格
如何更好地管理醫院的醫療數據?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模塊價格
數據賦能 **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數字雙碳 —— 從能耗采集到綠色認證,在倡導數字化轉型的***,如何應對國家的“雙碳”戰略是當今企業要考慮的事情。通過數字化轉型完成“雙碳”目標的同時,很多企業就會發現,當下的轉型不僅能回應**與監管的指標,從長遠來看,也將給企業帶來成本上的優化。
碳排放數據收集 —— 節能減碳的基石
現階段,大多數的傳統生產企業的排放管理仍然比較粗放,不能在各個環節將數據統計上來,進行精細化管理。這就會導致在能源使用的各個環節上有大量的浪費情況不能及時被企業發現。根據資料顯示,我國單位能源利用率還遠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相當于美國的68%,日本的50%以及德國的48%,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比發達國家低將近10%以上。這對于國家要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是個不小的挑戰。 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模塊價格